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中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这些举世瞩目的科技成果都是来自江苏。新中国成立70年来,江苏科技事业几乎从零开始,70年波澜壮阔的科技创新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坚持科学发展,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科技成果举世瞩目,创新活力竞相迸发。9月4日,江苏省统计局推出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苏发展成就系列分析”科技创新篇章中,回溯了江苏科技创新的发展历程和成就。数据显示,在我国全球领跑的219项技术中,33项在江苏,占全国的15.1%。 科技创新支撑,江苏劳动生产率70年提高了700多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丰硕。江苏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48.41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92595.4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1949年的300多倍,年均增长9.2%;江苏的经济体量从1985年处于世界45位左右提升至2018年的14位左右。与此同时,江苏的人均GDP从1952年的131元增加至2018年的115168元,可比增长149倍以上,年均增长6.8%,已迈进世界银行认定的高收入国家和地区门槛。全员劳动生产率从1949年的278元/人提升至2018年的194901元/人,提高了700多倍,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体制的步伐加快,更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数据显示,近年来,江苏省本级科技投入保持年均10%以上增幅,苏南自创区的设区市保持年均12%以上增幅。2018年,全省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2504.43亿元,是1995年的96.3倍,年均增速为22.0%,研究与发展经费内部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1995年的0.51% 提升到2018年的2.70%,占比提高2.19个百分点。 全省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技支出506.5亿元,是1978年的7000多倍,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4.3%。截至2018年末,“苏科贷”累计发放贷款475亿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5000家;大力推进“苏科投”,创业投资管理资金规模超过2300亿元,扩大“苏科保”合作范围,为800多家企业分担创新风险400多亿元。 江苏人才资源总量超1250万人,人才贡献率接近40% 聚天下英才,科技创新才有可靠支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国科研人员不到5万人,江苏省科技人员仅几千人,其中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更少,科研现状无法满足社会建设的需要。经过70年的发展,全省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止2018年,全省研发人员达到79.41万人,是2010年的1.96倍,年均增长8.7%;折合全时当量人员56.03万人,是2010年的1.77倍,年均增长7.4%。 江苏上下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不断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队伍结构持续优化,人才引领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2018年,全省人力资本投资额超过1.35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15%,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超过1250万人,人才贡献率接近40%。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末,全省拥有两院院士100人,其中科学院院士46人、工程院院士5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5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10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8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84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55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496人;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00人、青年基金获得者5557人;全省高层次人才超过85万人,占人才资源总量的7.5%以上。 我国219项全球领跑,其中33项在江苏 江苏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断提高,专利申请也是量质齐增。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共申请专利60.03万件,是1990年的221.84倍,年均增长21.3%。在专利申请与授权中,由企业申请的专利43.76万件,占全省申请专利数的72.9%,比1990年提高了53.6个百分点;授权专利中企业授权专利23.66万件,占全省申请专利数的77.1%,比1990年提高了56.7个百分点,全省的专利申请和授权多项指标排名均在全国前列。 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大,新产品产值率大幅提升。同时,高新技术产业稳定增长,经济贡献份额不断提高。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63万亿元,是2005年的7.10倍,年均增长16.3%。201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的43.77%,比2005年提高了19.53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进一步提高。
在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开展的技术竞争力分析中,我国全球领跑的219项技术中,有33项在江苏,占全国的15.1%。“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神威·太湖之光”是我国成功研制世界首台10亿亿次超级计算机;中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项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通信与信息领域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纳米技术与应用产业集聚企业500多家,成为全球微纳制造领域八大研发中心之一;江苏光伏产能占全球20%以上,世界光伏企业前10强中有4个在江苏,天合光能建立了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高效光伏组件领域连续十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光电转换效率达23.5%……这些年来,江苏取得丰硕科技成果,创新产出更是大幅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