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历史之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十面埋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晓望爷 发表于 2019-9-5 14:50: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晓望爷
2019-9-5 14:50:58 2732 1 看楼主
历史朝代趣事

中国历史之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十面埋伏

本期主要讲述楚汉时期的人物故事——十面埋伏与四面楚歌

十面埋伏

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十面埋伏。成语是讲在十面埋伏士兵来围歼敌军。形容要把某件事情做好的决心。

该成语最初出自元朝一个无名氏的《抱妆盒》第二折,其原文如下:

“从今后跳出了九重围子连环寨,脱离了十面埋伏大会垓。”



十面埋伏

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十面埋伏。该成语典故主要是讲楚汉争霸时期,项羽的楚军被刘邦的汉军围困于垓下的战事。

公元前203年,刘邦撕毁与项羽订立的“鸿沟议和”,并趁楚军东撤之际发兵追击。

楚军没有料想到汉军会撕毁合约从后偷袭,于是被汉军打得措手不及,纷纷败退。项羽见此时士气都很低落,于是就把所有的兵马撤到了固陵。

刘邦的兵力是项羽的两倍,并且粮草充足,在一连番的进攻下,楚军节节败退,先后又经历了固陵之败、陈下之败,随后退守垓下。

此时的刘邦拥有六十万之众的军队,而项羽只有十万筋疲力尽的楚军。



十面埋伏

为了能够彻底的消灭楚军,汉军大将韩信让自己的部队在楚军四周全部埋伏起来,然后亲自率另一支部队去引诱楚军出击。

当韩信带领的部队与楚军交战的时候,韩信故意假装败给了项羽,带领汉军逃跑。项羽见自己打胜了,为了挽救自己被围困的不利局面,于是带领部队全面追击。

当项羽的部队都冲出来的时候,埋伏在周围的汉军便立马冲了出来把楚军给包了饺子。

此时韩信见楚军被自己埋伏的部队包围住了,便也立马调转部队向楚军杀来,经过一番厮杀,楚军大败,最后项羽不得不带领余下的士兵逃回了营帐。



十面埋伏

四面楚歌

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四面楚歌。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说四面八方都传来楚国的歌声。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该成语最初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其原文如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四面楚歌

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典故也是“十面埋伏”的续写。

话说当时项羽的楚军遭受了韩信大军的十面埋伏损失惨重的时候,项羽就坚持退守营垒,任由汉军如何挑衅就是不肯出战。

为了能够彻底的解决项羽最后的这些楚军,张良向刘邦献计用四面楚歌瓦解楚军军心,以达到战胜项羽的目的。



四面楚歌

当晚,张良便让懂楚地歌曲的士兵在楚军兵营四周高唱楚国歌曲,项羽营内的楚军士兵听到后,都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于是都没有了斗志,甚至很多士兵都逃离了大营。

就这样,楚军在一夜之间被楚歌瓦解,而随后项羽也逃离了垓下,最后,刘邦因此取得了胜利。



四面楚歌

成语十面埋伏与四面楚歌点评

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十面埋伏与四面楚歌点评。通过对以上两个成语典故的描写,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斗不过人家就不要硬拼,学会多想办法。有的时候心理战比糖衣炮火更恐怖。

中国历史之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破釜沉舟。好啦,这就是本期讲的成语典故十面埋伏与四面楚歌的故事。

下期为你讲解——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之霸王别姬。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击我的上方进行关注,也可以随时与朋友一起分享。

【 相关阅读(点击即可查看↓↓↓)】

中国历史之楚汉时期的人物故事——项羽崛起

中国历史之楚汉时期的人物故事——刘邦崛起

中国历史之楚汉时期的人物故事——固陵之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18465454621 发表于 2019-9-5 14:52:03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18465454621
2019-9-5 14:52:03 看楼主
转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晓望爷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2732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