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徐州将在这个领域投资131亿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740134791 发表于 2019-9-18 19:3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740134791
2019-9-18 19:35:32 9128 1 看楼主
徐州历史上是一座煤城

长期的煤炭开采和运输

对徐州的生态环境

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污染



近年来

徐州市按照“五位一体”的部署要求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

不断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建设工作力度

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实现了从“一城煤灰半城土”到

“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巨大转变



在此基础上

市委、市政府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又研究出台了

《徐州市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提升全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加快补齐生态修复工作短板

徐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牵头编制生态修复规划

在规划指引下

制定“三年行动计划”



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内容

在全面总结全市近十年来生态工作的基础上

立足生态文明建设要求

着眼全徐州市域

重点突出城市规划区和沛北地区

编制了徐州市生态修复专项规划

和三年行动计划

主要内容如下

(一)问题导向摸底评估。

规划以“山水林田湖”自然生态载体为研究对象,全面开展生态环境摸底评估。

1、山体方面。截止目前,徐州市关闭露采矿山349处,尚未实施治理废弃露采矿山318处,其中城市规划区废弃露采矿山221处,未实施治理废弃露采矿山200处。

2、水体方面。黑臭河道已治理80余条,整治后的河道尚有返黑返臭的可能,需持续发力,整治工作任重道远;市区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还亟需完善。

3、林地方面。我市单层纯林面积占比达98%,林分结构单一,杨树面积比重偏大,城市绿地空间网络需要进一步完善。

4、采煤塌陷地方面。目前全市累计形成采煤沉陷地42.33万亩(其中城市规划区31.24万亩),已整治完成25.01万亩,尚有17.32万亩采煤塌陷地亟待治理,资金压力较大。

5、湿地(湖)方面。我市湿地湖泊保护资金来源单一,经费短缺、制约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部分区域需开展生态修复和生态保育,湿地保护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生态格局全面框定。

针对市域空间提取重要的“源、轴、区、点”组织构架,将全市生态修复与保护空间总体布局为“两轴、两湖、多片区、多点”的“2+2+10+20”的生态空间结构,城市规划区通过“节点、廊道、片区”进行整合,形成“4 片区、9 廊道、多节点”的空间布局。



(三)策略引导重点突出。

在全市生态安全格局框架下,对每一类生态体制定规划策略引导。

    山体修复要消险减灾、提升景观、优化环境、盘活土地、创造效益;水体重点推进黑臭水体整治、三河三区工程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林地修复围绕树种结构优化和绿地网络建设两个方面开展;采煤塌陷地以整治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升周边土地使用价值为核心,修补破碎空间,促进矿地和谐;湿地修复聚焦煤矿塌陷地综合治理的国家湿地公园和退化湿地的生态修复。



(四)规划支撑计划编制。

在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的指引下,按照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系统推进的思路,坚持着眼长远、打造精品、凸显亮点、逐年推进,安排生态修复重点项目六大类、119项,总投资约131亿元。

1、山体修复工程。大力实施关闭露采矿山治理,积极推进山体公园建设,安排山体生态修复、山体斑秃绿化、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项目共64项,计划总投资约20.5亿元。

2、水体修复工程。全面实施“生态河湖综合整治”,安排黑臭河道治理、河道园林景观提升、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水系贯通工程等项目共17项,计划总投资约65.7亿元。

3、林地修复工程。继续深化荒山绿化,改善林分结构,进行林相改造,安排城市公园绿地建设、高铁交通道路两侧绿化、河道景观恢复提升、造林绿化、森林抚育改造、山林林相改造、山林补植等项目16项,计划总投资约17.9亿元。

4、农田修复工程。加大对各区农用地修复力度,安排采煤塌陷地土地修复治理、生态修复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项目共14项,计划总投资约17.8亿元。

5、湿地修复工程。继续加大湿地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安排湿地保护、湿地公园建设等项目共2项, 计划总投资约4.5亿元。

6、沛县采煤塌陷地修复工程。实施沛县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工程,重点推进微山湖湖滨湿地公园、安国湖湿地公园建设,加大龙固镇、安国镇、鹿楼镇等沛北采煤塌陷地整治力度,部署治理项目6项,计划总投资约4.5亿元。



积极推动规划落地

一是牵头建立生态修复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压实部门工作责任,确保生态修复专项规划和行动计划落地见效。

二是狠抓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排定年度生态修复重点工程项目,细化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创新举措拓展筹资渠道,有效破解项目建设资金、技术等难题。

三是强化督查考核,配合市政府督查部门定期调度、常态化督查、严格考核,督促各责任部门破制约、保进度、求实效,不断推动徐州生态转型向纵深推进。



三年行动规划有这些创新

按照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部署要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编制徐州市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时充分考虑了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客观需求。要求各地各部门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对招投标和工程施工、验收等重要环节进行管理创新,切实提高项目实施质量;同时发挥在徐科研院所和地勘单位技术支撑优势,结合我市人文、气候、地质等客观实际,开展生态修复关键技术创新,努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修复名片;主动与金融机构、大型国企建立沟通渠道,创新投入机制,为项目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三年行动计划主要涵盖这些区域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打造了诸如贾汪潘安湖、开发区东珠山等一批具有徐州特色的生态修复景观名片,但我市生态修复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地区生态环境问题还较为突出。

为此,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本次三年行动计划主要着眼徐州市域,重点突出城市规划区和沛北地区,在铜山、贾汪、鼓楼、云龙、泉山和沛县这些生态环境矛盾尖锐、迫切需要优先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地区布局了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项目,为全市生态修复工作打造试验区和先行区。



三年行动计划投资预算131亿元

此次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共安排生态修复重点项目六大类、119项,投资概算约131亿元。为了加大资金保障力度,要求市、县(区)两级财政都要设立生态修复基金,各地各部门按照“渠道争取、统筹使用、分类管理、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各类生态修复资金,为科学有序、合理规范推进项目实施提供保障。各地也将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工作,构建财政资金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导的生态修复投入机制,破解资金缺口瓶颈。



徐州人民有一个“蓝色”的梦

这个梦就是打造生态环保的美丽徐州

现在的徐州比过去

天更蓝、地更绿

水更清、城更靓

这个“蓝色”的梦已不再是那么地遥不可及

来源:守望家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利尔 发表于 2019-9-18 19:37:32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利尔
2019-9-18 19:37:32 看楼主
恒大滨河左岸南隔壁的黑河臭河 一天不整治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740134791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9128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