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国史考:徐庶晚年隐居邳州,华陀死后徐州建衣冠冢(作者:冯子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10-7 12:17: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10-7 12:17:22 3831 1 看楼主


徐庶在《三国演义》中戏份不多,但因为其“走马荐诸葛”、作为诸葛亮出场前的有声有色铺垫,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徐庶,字元直,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中州兵起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为友。徐庶化名单福,本想投奔刘表,见刘表徒有虚名乃留书告辞,后司马徽推荐给刘备。

徐庶的出场在刘备事业的历史性转折时刻,如司马徽所说,刘备半生曲折坎坷关键在“左右不得其人”,也就是诸葛亮式的战略家和参谋长,刘备跃马檀溪经司马徽指点方才明白这点。徐庶的出现神龙见首不见尾,是诸葛亮出山的前奏。他以市井放歌的方式结识了了刘备,被任命为军师。

有了这军师刘备的事业开始改观,一改屡战屡败的局面,先后两次打败曹仁十万大军,斩杀吕旷吕翔,夺取了樊城,接连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弄得曹操晕头转向。后来曹操用程昱之计囚禁了徐庶的母亲,模仿徐母笔迹骗回徐庶,这才引出刘备依依不舍地送别和“元直走马荐诸葛”的故事,才有三顾茅庐诸葛亮历史性的出场。

徐庶是孝子,刘备是仁人,所有才有徐庶无限遗憾的离去。小说遵循人物性格逻辑,让徐庶留下“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的承诺,在赤壁大战前夕机智脱身,从此再也不见踪影。

《三国演义》按正统逻辑塑造人物,因此对诸多历史人物做了不少改动。历史上诸葛亮的颍川四友并非像三顾茅庐中描写的那样是超脱遁世的隐士,他们都先后仕魏并做了州郡一类长官,都有可以足以称道的政绩。徐庶也是如此。

在《三国志·魏书·温恢传》注中(裴松之引《魏略》),说诸葛亮二出祁山时,在回复司马懿的信中,希望司马懿请杜袭替他向孟建也即孟公威致意。孟公威做过凉州刺史,有治名,官至征东将军。《魏略》还记载:“至黄初中,韬(石广元)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徐庶)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而且,魏太和年间诸葛亮再一次北伐,听说徐庶和石广元才做到这个级别,还慨叹道:“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读三国,不要被正统观念束缚住了头脑,彼时人物自己就不是这样。

《魏略》还记载:“庶后数年病卒,有碑在彭城,今犹存焉。”邳州风景胜地艾山洞石沟,相传为徐庶晚年的隐居之地,看来,这个传说是有历史根据的。

华佗,中国古代名医的代表。“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因为毛泽东的诗句,华佗更是名满天下。《三国志》有传,小说移花接木将他安排给“关云长刮骨疗毒”,使两位不凡人物光芒互照相得益彰。再就是写华佗给曹操治头风被杀,使这位一代名医不幸过早离开人世,学问也风流云散。

华佗 (约公元145年—208年),字元化,沛国谯县人,是曹操的小同乡。他不但没有也不愿沾老乡的光,而且还横死在曹操的手中。。

华佗建安时就称神医。他精通医术,尤擅外科,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和“外科鼻祖”。演义第78回“治风疾神医身死”,写曹操封魏王后得头痛顽症,差人请华佗疗治。华佗认为需要先饮“麻沸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可能去掉病根。曹操以为华佗借机害他为关羽报仇,将华佗收监拷问,致使一代神医屈死狱中。

华佗死于曹操确有其事,但原因不像小说写的样,

在《三国演义》里,华佗的故事因正统观念而有点政治化。“刮骨疗毒”是虚构,曹操将华佗收狱也不是因为开颅方案。《三国志》记载,华佗给曹操治头风虽手到病除但不能根治。后来曹操发病,华佗回家后托言妻子生病久传不至,曹操在查验作假后才将其下狱治罪,认为华佗是故意不给自己治愈以“养病自重”,将其处死。华佗的死因至今仍然是学术界的一个争论话题。

华佗死后各地纷纷为之立庙。明永乐中,徐州知州为其建衣冠冢,至今仍为徐州市的一处胜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晞=) 发表于 2019-10-7 12:18:28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晞=)
2019-10-7 12:18:28 看楼主
一部三国史,半部在邳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3831 | 回复: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