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间章回:颐园饭店(王以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11-1 18:5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11-1 18:51:05 2470 0 看楼主


曾经名闻遐迩的颐园饭店,是港务局改革开放后一朵盛开的鲜花,在东风渐进的八十年代初,它的悄然出现,犹如春风拂面,给港口带来了春天的清新气息,其实这也是港务局到南方考察回来取得的又一成果。

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改革开放风起云涌,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南方更是春潮澎湃。港务局坐不住了,1984年春天,焦亚华书记率一行众人开上局里的面包车也前往淮阴、扬州、镇江、无锡、上海等兄弟港口单位考察,以期学习他们改革开放的心得、港口管理经验。考察回来后便立即行动,成立了企业整顿办公室,进行企业整顿,建章立制、设立台账、精简机构、裁减人员,同时大搞第三产业,成立生活服务站,颐园饭店也就应运而生了。

颐园饭店建在局机关西侧,由于生逢其时、得天独厚,因而顺风顺水,生意兴隆。小小饭店虽设施简陋,没有装修,但却天天顾客盈门,财源茂盛。意涵儒雅的”颐园”二字给饭店增了光添了彩,冲着这”颐园”雅情也得在这里吃顿饭,享受一下”颐园”的文化氛围和优雅意境。

在众顾客中,不仅有局里业务往来中的正常招待,更有淮阴、扬州、南通等各地区常驻港务局的航运公司代表的就餐和会客招待,也有本局职工的待客会友应酬,还有周边单位群众相互之间的聚会就餐。八方顾客、四时来宾,使小饭店的经营显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好酒不怕巷子深,还不时有远方客人,专门来到饭店,体验领略它独有的颐园风味。

我自然也有幸不止一次的走进近在咫尺的颐园饭店,作为港务局一名职工,每每做在这里,看着热气腾腾的场面,既有顾客的享受,也有主人的心慰,毕竟它是港务局的三产呀。曾在局工会、保卫科工作过的胡尽达同志,后调官湖,一次办事来局,曾经的同事们就是专挑在这里相聚招待的,胡老兄旧地重游,自有一番感慨。

有一次我为了自家备料建房,请局车队郭师傅开车邦我到陈楼沂河处拉黄沙,回来已经很晚了,正好颐园尚未关门,我们遂走进温暖的饭店,菜美酒醇饭香,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连一向憨厚少语的郭师傅都啧啧的称赞一番呢。

我调出后,有一次回局办事时,李强、徐尚云同志又先后热情地将我带到这里聚会,开怀畅饮,情真意切,直到现在我仍铭记在心并感谢他们的盛情款待。

颐园饭店的工作人员皆是一流的,经理厨师服务员都是经过层层筛选,把优秀人才放到新开张的第一线,以期称职胜任、一砲打响。这些同志也不辱使命,做出了一流的业绩,回报组织、回馈社会。

厨师李师傅胸有成珠、手有绝技,是饭店专门请来的主厨,不仅做的菜香肴美,并有一套制作”八集羊肉汤”的绝活,做出的羊肉汤味道鲜美,且余味无穷,喝了这回还想喝下回呢。李师傅虽身怀绝技,但平易近人。烹饪后闲下来的时候,常两手抱着紫沙茶壶,来到外面顾客的餐桌前征询意见,熟悉的人便请其坐下,喝上几杯,他也不客气,亲热的对饮起来,一边品茗一边饮酒,沟通交流一番。这里的小青年服务员,许多是本局职工的小孩。这是港务局土政策,因干部不能接班,为招顾中层干部,便安排其夫人或一名子女就业,有的就在这饭店工作。于是在此工作的孩子家长就借此机会和李师傅客套起来。这个说:”小孩刚参加工作,请多关照。”那个讲:”李师傅辛苦,我的孩子XXX,如做的不好就大胆批评教育,不要客气。”,气氛热烈,亲情融融。李师傅也照单全收,”好好”声不断。顾德玲经理也常常走进餐厅,检查服务质量、察看卫生情况,听取顾客意见。并建议大家按须订购饭菜,不要浪费。有的桌上酒未喝完就走人了,她觉得可惜,就将这剩下的半瓶酒送给正在用餐的熟人:“这都是好酒,把它解决了吧,不要再去买了。”既处理了剩酒,避免了浪费,也让对方省了钱财,一举多得。这不是看不起人,而是彼此理解、相知助人的君子之举。做人要低调,不要摆谱嘛。

最近几次经过港务局大门口时,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当年的颐园饭店早已不复存在,听说后来局大门东侧也开过一次饭店,规模也大了,但我仍记住那个小巧玲珑、誉满小城的颐园饭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247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