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广通:挑挑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23457092 发表于 2019-11-20 17:36: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123457092
2019-11-20 17:36:08 3899 0 看楼主
挑挑子

解广通



我从十三、四岁的时候,每到暑假,清早就背着粪箕下湖割草卖给队里挣工分。记得割满一粪箕子,只有二、三十斤,但背在肩上走不多远,就压得肩膀子疼。只得用镰刀把插进畚箕嘴里,用另一个肩担一下,减轻一下份量。这样做非常危险,万一要滑倒了,镰刀头就会把胳膊割得皮开肉绽的。

一天,我们正背着草回家,忽然看见邻队石六挑着一担草,轻松从我们面前经过。“住下!住下!让我们看看你这个挑子怎么制的?”狗剩大声吆喝。石六放下挑子,我们到跟前一看,很简单,三根木棍,上头用铁丝拧在一起,挽根绳。“下面是怎么做的?”我们几乎一起问。“也是三根短木棍,用铁丝拧成的三角。这不,这三个支撑棍,分别拧在下边的三角上。”怎么样?挑得轻快吧?”“当然喽!挑五六十斤也比背粪箕轻快多了。再说累了一放就歇歇,比背粪箕省事多了。”“好!真好……”大家一齐称赞。

刚吃完饭,狗剩就跑到我家,叫唤着制木架挑子。在家长的帮忙下,时间不太长,就制好了适合自己身高的一副木架子挑子。正巧,当时家中还有一个小竹子扁担,我拿过来一挑试试,正合适,当时高兴得一蹦多高。

第二天,天还未亮就听见门口敲门声:“三胖子!快起!上南湖割草去!”我慌忙爬起,挑起挑子,拿着头天晚上早已磨好的镰刀,出门一看,路上有好几个伙伴等着我。路上,狗剩边走边说:“咱上大圩田里割去,路远,很少有人去割,那里肯定草厚。”

到了大圩田里,一看草又厚又深,大伙高兴坏了。放下挑子,四下分散,各显神通。因为草厚,根本不需要蹲下来一把一把地割,都是左脚跷起,右手紧握镰刀,甩开胳膊,用力把草一下平扫到左脚跟前。这种割法,俗称“打乎镰子”。只听嚓!嚓!嚓……看谁乎得快。

草太厚了,真是越割越想割。不大一会,狗剩就说;“别割了!我看割得怪多了,咱按挑子吧,再割怕咱挑不动!”“这草割得真过瘾!再乎二摊!”

有人接着回答。割了一会,都不敢再

多割了,开始往挑子里按草。每个人都按满了挑子,狗剩的挑子装得明显比我们的大,肯定得比我们的重。我担心地说:“狗剩,你割得太多了!扔掉一些吧,别压着。”“没事!再装点我也能挑动!”他充能的说。

俗话说远路无轻担,离家足有三里路。一开始都感觉不怎么重,但走不多远,觉得扁担直往肉里钻。因刚开始挑挑子,又不会换肩,只好查地头歇。起先狗剩二楞子,还乱吹牛,后来压得脸通红,直冒汗珠。一放下挑子,张着大口喘,再也不吭声了。到了生产队场上,一过称,狗剩和二楞子挑子最重,六十多斤,我们几个都是四、五十斤。回到家里一炫耀,遭到父母大声喝斥:“不要充能,今后不能再挑多了!要压伤了一辈子事!”

实践出真知。后来我们逐渐学会了换肩,并且挑的斤数越来越多。记得二、三年后,我们一般都能挑到六、七十斤。好充能的狗剩和二楞子,每次总比我们割得多,挑得重。那时,也许就已经压伤了,今天都得了气喘病,别说干活了,连走路都喘不开。

一九七四年的春天,农历三月初的一个星期天,那天挖有六十多斤小葱,(在自留田里种了二畦小葱)叫我挑着去赶大堌集。天蒙蒙亮,父亲帮我挽好了络子,用一根祖传的长扁担。当年我二十多岁,挑六十来斤,可以说能一气走十多里路。但当时穿的衣服还比较厚,刚走到谭墩,就觉得身上要冒汗。过了泇河堰里,走到河水边,不免心中胆怯发愁。放下挑子,把络子绳重新挽系得短短的,以免小葱没在水里。不情愿地脱掉外裤,穿着裤头,挑起挑子,一咬牙淌进水里。当时水还是冰凉冰凉的,真感觉到寒水透骨。走到河中心,水几平没到大腿。到了对岸,两腿冻得通红,全身直哆嗦,牙齿打颤。由于年轻时经常这样淌水过河,所以落下下病根,现在两个膝盖一受凉就疼。

一九七九年,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我家也分到十多亩责任田。每年都要种一、二亩棉花,还要栽一亩多山芋。春天种植时,全部都是挑水。我那时都是挑两个大铁桶,每一挑子得有六十多斤,当时,哪一天不得挑二、三十挑子?

记得一九八三年的暑假里,一天我摘了近五十斤辣椒,因没有合适的扁担,我就用挑水的勾担挑着去赶兰陵集。那时刚刚三十多岁,正处年轻力壮之时,三十五里路,中间几平未歇歇,一气挑到兰陵。那天辣椒子快市,四毛五一斤,一阵子就把辣椒卖完。一点钞票,二十多元,真是甭堤多高兴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挑水、挑菜赶集……今曰早已成为历史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123457092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89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