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艺人生|赵京林:拓石尚“魏”——吴学永的碑帖情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23457092 发表于 2019-11-22 07:0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123457092
2019-11-22 07:01:21 3294 0 看楼主
拓石尚“魏”

——吴学永的碑帖情怀



书法之美既有形式之美,也有艺术之美;不同书体呈现出不同风姿,书家临帖摹古力求逼近书体所代表的时代质韵,正是对传统的赓续。




“多谢云封经石峪,不教山谷尽书禅。”说吴学永是学书的“老人”,因为他早年就持笔穿梭于十里八乡的红白事上。“为人厚道,乐于助人,毛笔字写的好”,这是村民的印象。




但真正走进书协圈子,被业内人士赞许仅是近两年的事情,时间不长,得到如此嬗变,源于法正功至,心无旁骛专研于魏碑就是他精进的心得。




书法在我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文化传播的工具,同时也陶冶着人们的思想品格。书法分类有多种,魏碑作为楷书的一种,有它独特的魅力。




魏楷和晋朝楷书、唐朝楷书并称三大楷书字体。南北朝时期是楷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其时南北分割,书法上形成南北两派不同风格。两派共祖钟繇、卫瓘,但南派以王羲之为宗,承江左风气,比较疏放,多以书牍见称;北派以索靖为宗,继中原古法仍存隶意,以碑板见称。北派碑版即后世所说的"魏碑"。著名石刻有《龙门二十品》《郑文公碑》,以及云峰山诸石刻等。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赞誉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碑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学书之人,不畏书体之难,而困于多涉之惑。厚道之人最大的福气,就是践行名师的点悟之语不徘徊,吴学永避开了蜂拥之道,以赤子之心游弋于魏碑临习,以笔墨弘扬传统正道。他奔波多地,转益多师,毅力超群,终于渐成风格,窥得魏碑精髓神韵,也契合其人生阅历的自然升华。







吴学永简介:男,1962年出生于江苏邳州,字修远,求索斋斋主,徐州市书协会员。理事,省书协会员,地方分会主席,秘书长,沙龙书友笔会会长。幼承家学,博读诗书,尤尚笔墨。师从当地草书名家老九先生,以《圣教序》、《十七帖》、《书谱》为临摹法帖,间收元章、子昂笔意。追唐溯晋,真,草,隶,篆,皆有独到感悟,曾得周慧珺,孙晓云,王冰石等诸名师网络教程指点,在近年的中国书协举办的各项学习活动中,尤其在中书协举书法培训中心研修班学习中受到导师刘文彪,刘文华,曲庆伟,韦斯琴,施恩波,王金泉,李守银,赵泉有等大师的言传身教得到了学习书法的真谛,并给其作品以充分的肯定,传承其师碑帖结合之风范,草书飘逸,行书俊朗,榜书古朴,作品曾在各大展赛中荣获一等奖,银奖,铜奖。相约北京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全国中老年书法大赛一等奖同年被安微新时代书画院聘为特聘书画师,华神杯全国书法大赛一等奖,东坡书院院士。闲暇热心公益活动,曾成功组织举办和参与全国最负盛名“银杏小镇”组织的“喜迎十九大,庆国庆”翰墨联谊笔会、金秋“银杏湖”第四届沙龙书友笔会、金秋“时光隧道”第三届书友会、作品入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牡丹江市第三届书法双年展。并多次应邀参加部队军民联欢等大形活动被部队领导受于拥军书法家的光荣称号等书画艺术类活动,相关媒体也曾给予多次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123457092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29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