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阿昌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阿昌族的特点是什么 阿昌族的创始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123457176 发表于 2019-12-10 07:46: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123457176
2019-12-10 07:46:53 4630 0 看楼主
说起阿昌族,它也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省和贵州省一带,阿昌族的人口只有数万人,但是非常具有名族特色。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阿昌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阿昌族的特点是什么,阿昌族的创始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一、阿昌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1、窝罗节

窝罗节是在每年的正月初四举行,纪念的是传说中阿昌族的始祖遮帕麻、遮咪麻为民除害、造福后人的功绩。这时候人们要祭献最好的菜肴,然后吃狗肉和芋头,如果当天能捕到蟒蛇,就是非常吉利的。



2、火把节

火把节是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是为了祈求五谷丰收。要杀猪、宰牛祭祀,还要熟制火烧生猪肉拌米线给大家分食,然后入夜后点火把在村寨周围游动。

3、会街节

会街节一般是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会。

4、泼水节

阿昌族也有泼水节,泼水节是年轻人找对象的一个好时机,这时候常常由姑娘家备好八大碗菜肴招待来串亲的小伙子。

5、烧白柴

烧白柴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举行。为使佛像暖和,各佛寺所属群众,晚上在佛寺附近,将木柴堆成“井”字形,然后燃起熊熊大火,和佛像一起烤火取暖,求佛保佑。

二、阿昌族的特点是什么

阿昌人比较喜欢唱山歌,善于种水稻,喜欢嚼槟榔,牙齿皆为黑色。阿昌族视青龙、白象为吉祥物。在传统节日会街节中,男士们都会身背户撒长刀,挎着象脚鼓,姑娘们则身着娇艳的民族服装,在鼓乐和鞭炮声中簇拥着披红挂绿的青龙、白象进入会街节广场。

阿昌族喜欢戴银饰,银饰不仅是男女服装的佩饰物,而且象征着财富。民间还认为用银子做饰物佩戴,可以消灾避邪,使人吉祥平安。



阿昌族是以米饭为主食,也常用大米磨粉制成饵丝、米线作为主食。饵丝吃起来非常方便,只需要在沸水中稍烫一下,捞出配上佐料就可以吃了。阿昌族喜欢吃芋头,传说古代庆丰收时,杀狗和吃芋头必不可少。阿昌族的妇女大都会做豆腐、豆粉,常用豌豆做成凉粉吃。

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户撒方言两种方言,兼通汉语、傣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方言,使用的是汉字。

三、阿昌族的创始故事

阿昌族源于古代的氐羌族群,与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寻传蛮”有直接的渊源。寻传蛮就是阿昌族和景颇族的前身。

阿昌族曾与诸多民族融合,宋元时期,内地商人已进入云龙一带阿昌人中。明代在云南实行军民屯田,汉族人口大量移入,一部分阿昌人融入到汉族及其他民族中,也有部分汉族融入到阿昌人中,明清以来阿昌族长期与汉、白、傣等民族交往密切,也多有融合。

阿昌族的先民很早就居住在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域一带,后来一部分迁至怒江西岸,即古代称作“寻传”的地区,再逐渐南移,约于13世纪定居于现在的陇川县户撒坝子,另一部分则沿云龙、保山、腾冲迁徙,最后定居于梁河地区。

阿昌族最初以采集、狩猎为生,后来逐渐种植芋类,开始了初期的农业生产。传说当时的婚姻关系是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互为夫妇,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居于领导地位,这是母系社会的反映。



以上就是关于阿昌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阿昌族的特点是什么,阿昌族的创始故事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123457176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463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