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面色萎黄警惕脾胃气虚,面色青黄是什么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也曾相识825 发表于 2019-12-25 08:21: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也曾相识825
2019-12-25 08:21:52 2933 0 看楼主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并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一说。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也提出“养生要以脾胃为先”的观点,并把脾胃称为身体的基础和轴心,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脾胃好能长寿

脾胃有问题,不但影响食欲、睡眠、情绪,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器质性疾病。相反,脾胃健运,能让身体气血充足,保证各个器官有条不紊地工作。更重要的是,脾胃好能长寿。



你的脾脏健康吗?测测就知道


(1)不管是晚上还是白天,一觉醒来,你的口水总会让枕巾“湿”身。

(2)肚脐特别容易着凉,一着凉就拉稀。

(3)腹胀,肚子里面老有气,要排个气才舒服!

(4)总是像吹了气似的,浑身上下都肿着!要不你就瘦得像个“柴火妞”。

(5)什么都没干也觉得累,全身没力气,哎,真是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

(6)胃口不佳,吃什么都不香,根本就没有吃东西的欲望。 (7)正是亭亭玉立的年纪,但胸部却有点下垂,而且皮肤变松弛了。

(8)大便不成形,如厕后,便池老冲不干净。

如果以上回答有5条你会“点头”,那么你就要关心你的脾脏了。




面色萎黄警惕脾胃气虚




中医讲究五行五色对应五脏,白色通于肺,黑色通于肾,青色通于肝,赤色通于心,黄色通于脾。若面色没有光泽、萎黄如土色,则有可能是脾气虚弱,消化吸收的功能降低,气血产生少,不能荣于面,面色也就枯黄了。





脾胃气虚者多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




◆ ◆ ◆

脾胃气虚者离不开红枣




  炎炎夏日,稍微运动一下,就会汗流浃背。中医有“汗血同源”的说法,流汗过量会耗损阳气,严重时还会出现疲倦乏力、失眠早醒、食欲不振、焦躁不安等症状。所以,脾胃气虚者要在夏季学会调理自己的身体,多吃些健脾食物,尤其是红枣。






推荐食谱:

红枣10枚,黑木耳15克,冰糖适量。将红枣冲洗干净,用净水浸泡约2小时后捞出,剔去枣核。黑木耳用温水泡发,择洗洁净。把红枣、黑木耳放入汤盆内,加水、冰糖,煮约1小时即成。每日早、晚餐后各饮一次,能够补虚养血,适用于血虚面色惨白、心慌心惊及贫血者食用。




◆ ◆ ◆

补养脾胃经典名方——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首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用人参、白术、茯苓各9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因四味药皆为平和之品,温而不燥,补而不峻,犹如君子有冲和之德、中庸之道;又因男子以气为主,女子以血为主,该方为补气代表方,故名为四君子汤。方中人参甘温,大补元气;白术苦温,燥脾补气;茯苓甘淡,渗湿泻热;甘草甘平,补气健脾。





后世众多健脾益气方剂多由四君子汤衍化而来,如大家熟悉的六君子汤、香砂养胃丸、参苓白术散等。但因人参药性偏温热,故后人以相对平和的党参代替。现代研究表明,此方具有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使处于紊乱状态的胃肠分泌、消化、运动及营养功能恢复正常,并能促进胃肠溃疡的愈合,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




面色青黄是肝气犯胃




根据中医五行五色对应五脏理论,面色又青又黄,为肝脾之色,是肝气犯胃的表现。




肝气犯胃又名肝胃不和证、肝胃气滞证。多由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或寒邪内犯肝胃而发病。如病情迁延,较长时间失调,称为“肝脾不和”,就会出现打嗝、恶心、胃疼等症状,可服用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疏肝和胃丸。




◆ ◆ ◆

疏肝调胃还属玫瑰陈皮饮




玫瑰,能够疏肝理气、和血止痛、调理肝脏。陈皮是一味常用中药,味辛苦、性温,具有通气健脾、燥湿化痰、解腻留香、和胃降逆的作用。而肝气犯胃主要表现为打嗝、恶心,胃气上逆,陈皮有降胃气的作用。




推荐食谱:

取玫瑰花、陈皮、炒麦芽各5克,泡水饮用,可疏肝理气、健脾和胃。




油光满面多是脾胃湿热




一般来说,脾主运化水湿,若脾气虚便不能运化水湿,湿浊在体内停留,久了就会阻滞气机。而气相当于我们人体的能量,气机堵在局部不动,淤久便会化热,所以湿热蕴结在脾胃之后,反映在脸上就是油光满面。除了满面油光之外,脾胃湿热还表现为胃脘痞满、口甜口腻等。





◆ ◆ ◆

脾胃湿热源于胡吃海喝




中医认为,“鱼生火,肉生痰,豆腐豆芽保平安”,即经常吃鱼易生火,吃肉容易生痰,而痰和湿都是水液不正常代谢的产物。另外,饮食辛辣、情绪紧张以及过于劳累都能产生湿热。酒为熟谷之液,性热而质湿,过量饮酒必助阳热、生痰湿,酿成湿热。




推荐食谱:

冬瓜甘凉,能祛风逐湿,将冬瓜带皮煮汤,或喝冬瓜小豆饮,这些都可以调理脾胃湿热。不妨来点冬瓜小豆饮,我们取冬瓜皮、西瓜皮、白茅根各20克,玉米须15克,赤小豆30克熬水食用,具有清热、止咳、利水的功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也曾相识825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293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