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床头剑吼月三更——流寓邳州第三贤崔干城(作者 崔学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12-28 10:1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12-28 10:11:30 2595 0 看楼主


天下兴亡,朝代更替,多有志士仁人流寓邳州,或隐匿足迹求善终,或潜伏身躯待天时。秦灭六国,世传黄石公隐匿下邳,修熟读可做帝王师的《素书》授张良。被尊为流寓邳州第一贤。炎汉将兴,张良破产不为家,椎秦博浪沙,潜匿游下邳十载,苦读兵书,等待时机。最后终于揭竿而起,组织武装,加入反秦起义队伍。被尊为流寓邳州第二贤。时过近二千年,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满人铁蹄践踏中华大地,流寓邳州西寿鹿山李调侯“商芝馆”的崔干城,被尊为流寓邳州第三贤。


崔干城(?——1685),河南宁陵人。原名崔干湛,流寓邳州后改名干城,字兔床,号鱼目子。其名、字、号中,饱含拳拳爱国之心。干城,取自《诗经.兔置》:“ 赳赳武夫,公侯 干城”。赳赳武夫,雄赳赳的武士。公候:周封列国爵位(公、侯、伯、子、男)之尊者,因此,公候,国的意思。干城:干:盾牌,城:御敌之城,国家屏障、国之卫士的意思。公侯干城,国家的盾牌和城墙的意思。崔干城要做国家卫士。兔床:兔以大地为床。根据《史记·褚少孙补·龟策传》:“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 唐陆龟蒙《甫里集·幽居赋》:“龟床鹿帻,讶将隐兮何迟;橡饭菁羹,笑谋生之太简。”后因以龟床指隐者的卧具。古人因龟兔二字形相近,常常用在一起,如“龟毛兔角”、“龟兔赛跑”。既然“龟床”为“隐者之床”,那么“兔床”当为“逸者之床”了。在满人的迫害下哪有安生的地方。与阎尔梅“一驴亡命三千里,四海无家二十年”乃异曲同工,爱国之心可鉴。面对山河破碎,只有泪眼汪汪。崔干城发出“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之叹。鱼死不瞑目,而国破未复,死不瞑目也。故又号称“鱼目子”。

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崔干城欲效法黄石公、张良,怀有抗清复明之志。“前有圯上授书翁,一卷帝师立桥东。”遂扶母携子流寓邳州西寿鹿山(明代邳州治所下邳南、今睢宁县庆安镇鲍滩村西李楼)。他武艺高强,膂力过人,能力挽三百斤余强弓。今睢宁李家存所遗钢鞭二,一重九斤,一重八斤,刀、剑、匕首各一。特别是崔干城手使的四棱冰铁剑,坚利能削铁,至今为睢宁民间收藏宝物。相传崔干城能飞檐走壁,引筷如流矢,注插廊柱。传说有一次在晚上隆冬给学生闲谈时,说到扬州的包子,大家都想尝一尝,他就叫大家等一下,他到扬州买。两个时辰后,他风尘仆仆地回来了,手里提着一篮包子,热气腾腾。他一边让着大家趁热吃,一边掸身上的积雪,并自言自语地说“扬州好大雪“。当然,这仅是当地人的一种传说。

崔干城以寿鹿山为基地,联合沛县阎尔梅、濮州叶润山、徐州万寿祺、淮安吴嵩三、吴姬望、羽流陶镇寅诸反清志士仁人,南走江淮,到处联络发动,谋图发动起义;北上昌平,痛祭庄烈帝(崇祯)于山陵。后又潜入北京真空寺,通过乡绅李条侯引荐,结识刑部大司寇龚孝升(龚端毅),常以诗酒为友,探听朝廷动静,策划刺杀顺治皇帝。曾经潜入朝廷学宫,刺杀未成,盗走皇帝御砚、御墨带回。康熙四年,为仇家所告发,遂亡去。后经龚孝升斡旋,方才无事。此时清廷势力日益强大,复国已经无望,他赋诗告诉同伴:“不自爱惜甘赴死,亦不闻乎千金子”。以“双蛾无处挽重瞳”之叹,归隐睢宁先贤李条侯处商芝馆,馆学为生。

崔干城贯通经史,博学强记,通晓天文、地理、医药,工书法、长诗文,是一位满腹经略的文武全才。在讲学商芝馆期间,结交天下义士,如溧阳李煜、吴门施湮先等,常相酬唱。其诗文古奥奇诡,读之如闻易水之歌,渔阳之鼓。壮怀当年,有“床头剑吼月三更”之抱负;面对残局,不仅抑郁凄楚,苍凉惆怅,存“往事风吹帽,良宵月挂簪。时哉亦难得,我已到无参”之叹。时诵读声激扬,泪朗朗而下,闻者皆泣。读罢掩卷长叹:“公要渡河争奈何”。

“人须回首春须暮,何不青城西飞去”。后隐去道家修行的第五洞天(又称“宝仙丸室之天”,位于四川灌县的青城山)。再南游庐山,最后仍归隐下邳小李集(今睢宁庆安西李楼)李条侯别墅,日夜删订旧作,批注古籍。著名诗人阎尔梅《白耷山人集》刊成,请崔干城为作序,可见崔在同辈人中是高出一筹的。龚孝升称崔干城为文章宗匠。崔干城侨居下邳三十余年,著作甚富,《睢宁志》其文稿二十余卷,在文字狱猖狂的清代是无法刊印的,因此藏在李条侯后人之家。因其集中多有触讳清廷之语,李家惧祸,付之一炬。今所存诗二十余首以及《手批正易心法》、《关氏易传》、《周易古占法》,批本《天下地名古今考》诸书,也世不多见,实在是中国文学史上大大的遗憾。

“三径蓬蒿天下士,百年胶漆古人心。”这是崔干城撰书于商芝馆的对联。也是他向世人及后人宣誓的爱国之心。崔干城的爱国之心,人民世代怀念着他,清末睢宁知县侯绍瀛刻碑纪念。睢宁秀才傅毓祥访崔干城遗事二十多年,勒石以纪念,现在碑文仍藏睢宁县博物馆。邳州、睢宁、铜山人民仰慕崔干城其贤,把它和黄石公、张良一起,并列为流寓邳州的三贤。

附: 明遗民崔兔床先生碑记

尝读李元度先生事略遗逸传,不禁为流寓我邑之崔先生惜。盖其忍苦服义,全节以终,而竟泯泯无传也。先生讳干城,别署干湛,字兔床,河南宁陵人。举崇祯庚午乡试,博学强记,淹贯经史,兼经天文、舆地、兵法。性豪迈尚义,急人之急。时流寇躏中原,练乡兵为守御,多所保全。国变后,阴纠同志谋恢复。事败,奉母出亡,以其子桐随侍,抵吾邑寿鹿山,为乡先生李条侯所敬礼,因家焉。遂与沛上阎古古、濮州叶润山、徐州万寿祺、淮安吴嵩三、吴姬望、羽流陶镇寅诸志士深相结纳山左起义兵,古故图响应,先生鉴于初失败,曰:“须□其万全而后动”,古古非之,乃相往结榆园军。壬午兵败,古古被逮,先生于是走江湖,自号鱼目子,入匡庐,又号丛宵外史,胸中抑郁不平,气所至发为诗歌,而结纳□广,至今可□者楚中杨耻庵、江西彭躬庵、何昭侯曾青藜、武林吴兴公诸子而已。其后壮游抵昌平,祭庄烈帝于山陵,转入京,溷迹真空寺。龚司寇孝升好客,处士纪伯紫白仲调文与也,及姬望、兴公等□□□□其处,遂往投刺,龚待以殊礼,并与王阮亭、王西樵、程焦鹿、魏子存辈常文酒相聚。辛丑古古狱解,甲辰秋为仇家所讦,前事又起,复亡去。时有诣狱放还例,先生与伯紫仲调为做辩章,上之刑部,龚据以入告,得允。古古乃入京,值重阳,龚邀旅京诸处士会饮黑窑厂,同赋限韵,先生与焉。丙午春,古古还沛,先生会同人饯之仁慈寺,赋诗送别。旅京久,知事无济,乃归隐条侯之商芝馆。馆在鹿寿山南麓,人迹罕至,相与讲学其中。尝撰书馆联云:“三径蓬蒿天下士,百年胶漆古人心。”先生事母孝,淮阴张屿弱《鹿寿山记事》盛称之。会母病思归,急奉以西抵里,其妻已前殁,母亦遂卒。庐墓三年,乃返睢。丁巳秋,再南游。戊午八月条侯卒,先生闻讣设位兴严寺,哭以诗。明年冬,古古卒,亦哭以诗,声请凄楚,读之心酸。先生复归,移居竹城社条侯之别墅,穷日夜删订旧作,时有朗诵声激越,泪浪浪下。乙丑秋以病卒,葬于小李集北李氏茔田。其子继殁,葬于侧。先生侨睢三十余年,著作甚富,邑志载其文稿二十余卷,未梓,藏李氏家。因集中多住触讳语,李氏惧祸,焚之。今所存者《手批正易心法》、《关氏易传》、《周易古占法》,批本《天下地名古今考》诸书。其校古古诗集于帝统乐府、四言诗、等序,皆有所纠正。此外搜罗散佚仅得诗文数十章,古奥奇诡。吴嵩三序其诗集,东篱南山采菊种豆之事,举不得入笔端,读者徒闻易水之歌,渔阳之鼓,目眦尽裂,发上指云。又称其诗宗少陵,文非公谷左马不为。龚孝升称先生为文章宗匠,邑宰侯东州序《北陵遗韵》,谓其诗成一家言,如张乐洞庭之野,迥非世俗之音。书法得晋人神韵,兼善绘事。有手绘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十小图。相传先生精武技,兴发则横刀舞剑,弯弓注矢击刺,使人不及设防,力能挽强弓三百斤。今李家存所遗钢鞭二,一重九斤,一重八斤,刀剑匕首各一,坚利能削铁。凡此皆足以见先生矣。嗟乎!朱明亡国,缙绅大臣贪禄位而屈节清廷者不可指数,独先生无禄于国,而深谋积虑以图复兴。不济则遁迹睢水,赍志又殁,其所挟持可知。惜其行事邑志所载极略,而父老传说又多附会神奇,失先生意。毓祥于先生高山景行访遗事二十年,取其信而有徵者为之记而贞诸石,俾后世知明季遗民中有崔先生也。

睢宁后学傅毓祥谨撰

睢宁后学王敬堂谨书

民国十七年春三月 谷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259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