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军人垂范运河谱华章——记于干、朱文远同志二三事(作者王以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20-1-19 09:3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20-1-19 09:31:37 3780 0 看楼主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还在身边”。每当哼起我所喜爱的《渴望》插曲时,恼海里总会浮现出苏北航务处于干和朱文远两位老科长的身影。

军人出身的于干同志转业后任职宝应航道站站长,由于工作能力强,成绩突出,遂调任航闸处即后来的苏北处航道科科长,负责全处大运河404.5公里航道的管理维护工作。于是他也就有了机会经常和苏北处属下的邳州、徐州、宝应、邵伯四个航道站打交道。与其他站长相比,我是最晚认识于科长的。

1986年邳州航道站恢复,我得以从邳州港务局重回邳州站工作。第一次见到于科长是在一次航道检查时。我去处里报到参加检查,处长告诉我:”等会你随余干参加检查”。怕我才来不认识于科长,接着解释说”干勾于、干部的干。”于干”?这名字新奇,简单明了、好听好写好记!果然不错,名如其人,于于科长来了,一身褪了色的军装,后梳的发型显得脸上有些发福,敦实的身材精明干练。他看到我这个”生人”,显然也意识到我就是新成立的邳州站人,没有过多的寒喧,忙召呼我:”咱们抓紧走,车在那边”。于是我一路跟随,检查了大运河宝应段、邵伯段的航道,于科长总结时很满意,并说邳州站徐州站才成立不久,这回就不检查了,明年再去吧,我和张绍敏(时任徐州站站长)成了局外人,这次真正的成了学习之旅。虽然是第一次见于科长,但他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张绍敏是由解台船闸调任徐州站的,所以对处机关人员熟悉,我随他走访了好几个科室,航道科自然是重中之中,因它是我们管理运河航道的顶头上司嘛。于科长大将风度,麾下几员干才更是了得!得一一见过后,让我耳目一新,强将手下无弱兵,个个精明强干、气度不凡。果然后来他们都各有作为,成了国家栋梁。——助工陈如洋考进了当年全国只招三人的交通部,一路擢升为助理交通部长;助工孙德琳后调升南京某交通部门;测量队长金坚良同志稳扎稳打,科长、付处长、处长,当了苏北处一把手……。但在当时的他们,都是普通工作人员,不过他们对于科长都是毕恭毕敬,心悦诚服的,没有丝毫的懈怠和傲慢,从这就可看出于科长的精明强干和知人善任的帅才了。

在后来大运河航道管理的各项工作中,他又成了我们的学习榜样,来我们基层站检查工作时,从不以上级领导自居,而是平行的和你讨论,至多提几点建议,他的思路和见解,会让你壑然开朗而叫你佩服。有一次他刚到邳州站办公室坐下,我还未开口回报,他已胸有成竹地说:“你们站目前这几项工作第一、第二、第三……”,事事知道的了如指掌,件件安排的井井有条、合情合理,只在个别细节上问了一下,并给你出了不少好主意、金点子,这让我吃惊不小。当然这些“锦镶妙计”也许是出自他的”左右高参”,但能被他拿来所用,那也是要有不俗”功夫”的。陈如洋、金坚良、孙德琳就是他的左膀右臂。他若带陈如洋来,准与航道有关;他若带孙德琳来,肯定航标有事;他若带金坚良来,那就是工程项目了。他善于调动和发挥大家的积极性。这样就能把他的意愿和能量通过“左右”发挥到了极致,这足可见证他不俗的驾驭能力。

上世纪各单位配车很少,开始时航道站仅有一台面包或桑他那轿车,处里的车也不多。于科长下来很少专车,都是乘长途汽车来,再坐航标船上航检查。他有气喘病,上航检查航道航标时,怕他闻船上的油气味犯病,都劝他在船仓内窗口看看就行了,他不同意,非要到船头前甲板细心观察,又到后甲板看个清楚,在经过赶堂机仓门口时,他就捂着鼻嘴快步通过,以避闻柴气油味道。他强调:“我非亲眼看过心里才踏实”。所以在他的面前丁是丁、卯是卯,别想打马虎眼。强将手下无弱兵,在他的实干作风带动下,从航道科出来的哪个不都是好样的?!

平时对同志温暖如春,关怀备致,1989年我在一次车祸中受伤,行动困难,他在检查工作时知道后,立即告诉处工会并一起前来问慰,让我深受感动。

他不仅工作处处树榜样,家风也是有口皆碑,两个优秀儿子皆服务于苏北航务处,一个在船闸,一个在航道,并蒂花开,香飘航闸。我所认识熟悉的他的儿子于洋不仅是宝应航道站的先进,更是苏北处的标兵,他所从事的航标维护工作,成绩卓著,而且在航标上屡有发明创造,是全处的学习榜样,更难能可贵的是和他的爸爸于科长一样,为人低调,成绩面前不伸手,不骄不躁,总把自已的创造发明说成是大家的功劳,集体的荣誉。

于科长老了,虽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仍不忘航道,不忘曾风雨战斗在一起的老同事,1996年年终检查的时候,他竞随处检查组一起来到了基层航道站,那天他因身体不好没能去办公室,我闻知老科长来了深受感动,晚上,在回报检查结束后,专门赶到酒店看望了他,看他拖着虚弱的身体,仍顽强地来到基层,更让我心存感激而肃然起敬。




令人肃然起敬的还有朱文远科长,他也是一位转业军人,曾任职苏北处航政科长,负责苏北大运河的航政工作,虽解甲归田来到地方,但仍保留着耿直刚毅的军人作风。我们第一次相见很有戏剧性。当时我正在处长室正向薛处长汇报工作,进来一位身材高大、戍装整齐的”军人”,之前曾在楼道里见过一回,以为是部队来人,及至处长室再见面,便让我惊呀。薛处长似乎看出来我们的不认识,不无幽默的对我说:“你以后穿服装就向他要……”。经薛处介绍方知他是航政科朱科长,穿的并非军装,而是一身墨绿带黄的航政服装,戴上大檐帽,威风凛凛。原来按规定凡航政管理人员和行政领导皆须着装,他是航政科长正管此事呢,这也是薛处长对我所说的”服装要找他要”的道理,果然不久,才加入航道管理队伍不久的我,也穿上了崭新合体的航政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给我的印象是正直和敢言,从不放弃他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在讨论会上,他敢和领导争得面红耳赤,在一线航政管理中,从不向不正之风妥协让步,为了工作他会拍案而起,寸步不让。但在平时生活中,又是一个和蔼可亲的随和”白发老头”,从没有无原则的争论,总是笑容可掬,与大家侃大山、说笑话,亲密无间,平易近人,没有架子……。2006年春天,苏北处组织各科室、各基层单位主要退休领导外出南通、苏州考察学习时,我又见到了满头白发的朱科长,几天时间里,我们形影不离,鉴于他的”耳重”,带队的处组织科付科长安排并嘱我和他住行在一起,以免他听不清而走散。我们同住一室,同登狼山,同逛街市,同上华西村堡塔,同游当时尚未通车的苏通大桥,并在桥上合影留念。度过了几天难忘的旅游考察行程。

耿直忠厚的朱科长,在当时因年龄和”耳重”的毛病,听力不佳,也和于科长一样,离开了工作岗位。我们再去处里开会学习就见不到他们了。时间一长,心里空劳劳的总想念他们。张绍敏和我有同感,于是在一次去处开会的时候,准备晚上专门去他们家里拜访看望。谁知这消息被两位科长知道了,晚上开完会赶到他们家时,迎接我们的不仅仅是两位老科长和家人,同时还摆了一桌丰盛的晚宴,而且还请来了我们的同行好友相陪,我们感动了,我们激动了,觥筹交错中,禁不住发出了我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感概,加深了我们志同道合、情同手足的情谊,也更敬佩他们光辉可鉴的军人风范和无私奉献的高洁品格。这正是:

兵营戍装铸就军人风范

长河帆影再谱晚霞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378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