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载笔金銮夜始归——唐武宗灭佛和李德裕下邳行(作者 崔学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20-2-3 12:10:50 3454 0 看楼主


唐文宗五年(公元840年),文宗李昂驾崩,武宗李炎登基,任命曾做过丞相的李德裕再次为相。次年,日里万机、“载笔金銮夜始归”的丞相李德裕风尘仆仆从京城长安来到下邳,他可不是来下邳游山玩水,而是担负着武宗灭佛的重要使命。李德裕这一行对中国的宗教发展趋向起到了关键影响。毕竟下邳是中国古代佛教主要发源地,魏孝文帝在这个地方学会民族与宗教汉化,李德裕却来探讨如何帮助武宗灭掉佛教。

李德裕(787~850),唐后期宰相,著名政治家。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祖栖筠,唐代宗时御史大夫;父李吉甫,唐宪宗时宰相。李德裕少好学,精通《汉书》及《左氏春秋》,善为文。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穆宗即位,李德裕以监察御史充翰林学士。历穆、敬、文、武四朝,他外任浙西、郑滑、剑南西川、淮南等镇观察使、节度使;还朝,历任中书舍人、御史中丞、兵部侍郎、兵部尚书、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宰相),加官至太尉,封卫国公。在著名的牛李党争中,他是李党的领袖。政治上李德裕主张强化朝廷威权,维护统一;主张抑制不服从朝命的藩镇,反对姑息;主张整顿吏治,反对虚浮和朋党结交;重视门第,反对进士浮华。李德裕少年时就心怀大志,勤奋读书,尤喜《左氏春秋》和《汉书》,但是,他却不愿意和别人一起参加科举考试,认为这样是自贬身价,因为他出身名门士族,照样凭借门荫当上了校书郎。

由于李吉甫做宰相的时候,与牛僧孺、李宗闵、李逢吉政见不和、针锋相对,一直积怨很深,因此,他们三人把怒火转移到了李吉甫儿子的身上,非要除之而后快。李德裕被李逢吉外放为浙西观察使,牛僧孺、李逢吉分别担任了朝廷的宰相,牛、李之间的党争一直持续了四十年。

李德裕到了浙西以后,很快显露了出类拔萃的从政才能。李德裕善于理财,府库几年时间就变得十分充盈。他也善于抚士,虽然赏赐不厚,将士们却都没有什么怨言。他在移风易俗方面更是出色,他挑选年高德勋的长老教化当地人,辅以严刑峻法,几年之中就革除了遗弃父母的陋习。他剿灭流寇,让百姓安居乐业,百姓发自内心地视他为父母官,唐穆宗也下诏对他予以褒扬。太和三年(公元829年),由于李德裕在地方上成绩出色,被封为兵部侍郎,裴度推荐他做宰相,而当时任吏部侍郎的李宗闵得宦官助力,抢先取得宰相之位,极力排挤李德裕,李德裕外放为郑滑节度使,太和四年,李德裕成为剑南西川节度使。

西川位置险要,与南诏和吐蕃分别接壤,在此之前, 南诏经常入寇,李德裕接手的是一个民不聊生的烂摊子。李德裕率领众人,在清溪关(今四川汉源南)修筑堡垒,利用地形优势阻挡南诏的进攻,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局面。李德裕亲自走遍这里的山山水水,绘制成地图,上报给朝廷,向唐文宗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李德裕还选拔民兵,缓则农,急则战,谓之“雄边子弟”,大大增强了唐军的战斗力。短短时间内,当地就呈现出百业兴旺的局面。太和五年,吐蕃维州守将悉怛谋投降唐军,李德裕得到了吐蕃的维州城,正可以借此扼制吐蕃的进攻,可惜的是宰相牛僧孺满怀私心,不以国家为重,竟然劝说唐文宗归还维州给吐蕃,遣返了全部吐蕃降卒,致使他们回去后尽数遇害。李德裕怒不可遏,党争从此愈演愈烈。唐文宗也后悔莫及,他意识到李德裕的做法是正确的,遂封李德裕为兵部尚书,将牛僧孺贬官外放。李德裕随后也当上了宰相,这是他第一次出任宰相。然而,唐文宗对他达不到推心置腹、信任有加的地步,他很快就被外放为镇海节度使。直到武宗上台,李德裕二度为相,才有机会尽展其才,协助大唐帝国度过一个又一个惊涛骇浪,显示了惊人的执政能力。

早在李德裕在地方任职期间,就坚决打击佛教。自唐朝立国以来,历代君主都对佛教以极高礼遇并大力提倡,佛教文化早期的渐入,没有和中国传统儒教、道教相融合,必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冲突。士大夫中一些人,如韩愈、李德裕、杜牧等,站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立场,坚决提倡反佛、灭佛。至中叶以后,佛教势力日益膨胀。私度之钱归之于地方官吏和寺庙所有,造成政府和寺庙多度僧尼。很多人为了逃避赋役,出家为僧,导致僧人越来越多。而寺庙土地不用纳税,僧人靠农民供养,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当时社会上的一大问题,从而逐渐威胁到了唐朝中央统治。公元824年,徐州节度使王智兴借口祝贺唐敬宗的诞辰,设坛度僧,每个人只要交上两千钱,就能落发出家,逃避赋税和徭役。李德裕上疏揭发了王智兴,一针见血指出,江淮地区男子为逃避傜赋,一户如果有三丁必然有一丁出家为僧,如果不加禁止,江淮地区将丧失壮劳力60万,这对大唐帝国来说,是件非常严重的事情。皇帝震惊了,赶紧下诏禁止王智兴设坛度僧。对于僧人的欺骗行为,李德裕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特别是那些贩卖包治百病的圣水的家伙,李德裕是抓住一个惩办一个,决不允许僧人在他的地盘上招摇撞骗。

而武宗本人又是一个虔诚的道教徒,他即位后便开始抑制佛教并筹划灭佛。当然与他的得力助手、十分信任的丞相李德裕一拍即合,李德裕是灭佛的主要策划者和参与者。邳州是中国佛教最早的传播地之一,早在东汉末年,佛教信徒笮融就在下邳建造中国第一座佛教宝塔——九镜塔。佛教徒数以万计,势力强大。灭佛丞相要想赢得这场运动,必然亲临佛教重地考察、部署。李德裕来下邳后,对当时还屹立在下邳城内的中国最规模宏伟的佛教建筑物——九镜塔熟视无睹。跑到当时连碑都没立的圯桥,发表一篇《圯上图赞》议论,大谈什么“赤松、黄石。”,“天地之蕴,神明之玺欤!”充满道教色彩的语言。

下邳之行后,更加坚定了唐武宗和李德裕的灭佛决心,会昌二年(公元842年),武宗已令僧尼中的犯罪者和违戒者还俗,并没收其全部财产,“充入两税徭役”。会昌三年四月,唐武宗下了一道“杀沙门令”,传说藩镇的奸细扮成僧人混入了京城,长安城中打死裹头僧有三百多人。 会昌四年七月,敕令毁拆天下凡房屋不满二百间,没有敕额的一切寺院、兰若、佛堂等,命其僧尼全部还俗。会昌五年三月,敕令不许天下寺院建置庄园,又令勘检所有寺院及其所属僧尼、奴婢、财产之数,为彻底灭佛作好准备。同年四月,即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全面毁佛运动,僧尼不论有牒或无牒,皆令还俗;一切寺庙全部摧毁,所有废寺的铜像、钟磬悉交盐铁使销熔铸钱,铁交各州铸为农具。八月,下诏宣布灭佛结果:“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收充两税户;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

 李德裕对武宗灭佛大加称赞。他说:“臣某等伏奉今日制:拆寺兰若共四万六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并奴婢为两税户共约四十一万余人(包括私立招提和兰若即僧居奴婢十五万),得良田约数千顷。其僧尼令隶主客户,大秦穆护、祅二十余人并令还俗者。”他认为这是武宗“独发英断,破逃亡之薮,皆列齐人;收膏壤之田,尽归王税。正群生之大惑,返六合之浇风。出前圣之谟,为后王之法。巍巍功德,焕炳图书。”看来,李德裕对武宗灭佛是兴高采烈。因为他认为这是解决了“耗蠹生灵,侵减租税,国家大蠹,千有余年”,唐高祖欲解决而未能解决的大问题。(《李文饶文集》卷20《贺废毁诸寺德音表》)李德裕不管是做地方官,还是宰相,对佛教的态度是前后一致的。佛教势力的发展,必然影响政府的财政来源。基于这个观点,他积极主张灭佛。这充分说明,武宗灭佛是佛教势力日益膨胀的必然结果。主要是因为其出发点是为了巩固以皇帝为中心的专制政权,最高统治者容易接受。这又说明,佛教与皇权之间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如果说武宗以前的皇帝为什么没有灭佛,主要是矛盾的发展还不到最尖锐的程度。其后不久,唐末农民战争爆发,对佛教又是一次冲击。由于寺院经济被削夺,僧尼被迫还俗,寺庙遭毁,经籍散佚,致使佛教宗派失去繁荣的客观条件。因此,佛教需要新的权势者的倡导,采取新的生存和发展形式。以后事实证明,佛教在中国还是有一定的土壤的,虽然受到致命的打击,还能顽强的传承下去。不过采取了新的生存发展形式,像凤凰涅盘一样,获得了新生。

在唐武宗灭佛的同时,道教得到发展的机会。道教以《道德经》为经典之一,以《道德经》作者李耳为先知、祖师,李唐王朝以李耳为祖先,使道教得到空前发展。一个宗教的兴起,必然掀起一场新的造神运动,邳州圯上的“老人”也上升为黄石公神了。这个神的出现,灭佛丞相李德裕来下邳盛赞“圯桥纳履”功不可没。同时也揭开了日理万机、“载笔金銮夜始归”的丞相李德裕千里迢迢来下邳之谜。




文化佳园公众号(pzwhyjh),欢迎订阅,欢迎投稿。主编:徐景洲 投稿信箱:2175339@qq.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345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