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人是如何防瘟疫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好时光516 发表于 2020-2-13 19:1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好时光516
2020-2-13 19:17:38 6422 16 看楼主
回顾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可以发现人类同瘟疫的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据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经常是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虽然每次瘟疫都会夺走无数人的生命,但这并没有给中华民族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也没有阻挡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




古人到底是如何运用聪明智慧来防治瘟疫的?这篇文章中就有答案,让我们一同来涨姿势吧~






意念吐纳法






《素问遗篇·刺法论》提出意念吐纳法:“气出于脑,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




“又一法,于春分之日,日未出而吐之。”











药浴法






《素问遗篇·刺法论》提出:“又一法,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




《普济方》治时气瘴疫浴汤方:“桃枝叶(十两)、白芷(三两)、柏叶(五两)上为散。每服三两,煎汤浴之,极良。”




清代刘奎《松峰说疫·卷之五·诸方·避瘟方》“于谷雨以后,用川芎、苍术、白芷、零陵香各等分,煎水沐浴三次,以泄其汗,汗出臭者无病”。











粉身法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赤散方以“牡丹五分,皂荚五分炙之,细辛、干姜、附子各三分,肉桂二分,真珠四分,踯躅四分。捣,筛为散……晨夜行,及视病,亦宜少许以纳粉,粉身佳。”该方以各种祛邪辟秽药物组成,外粉周身以御时行邪气。




同时,《肘后备急方》记载了“姚大夫粉身方”,“芎穹白芷藁本三物等分。下筛,内米粉中,以涂粉身于身。大良。”唐代孙思邀《备急千金要方》粉身散、《外台秘要》治温病粉身散方与此方同。











点眼法






清代鲍相璈首先明确提出用“人马平安散”点眼预防时疫,其组成和用法为:“冰片、麝香、飞过明雄、飞过朱砂各五分、牙硝一钱,共为细末,磁瓶紧收勿泄气,男左女右以少许点目大毗。用此入时疫病家则不沾染。”






塞鼻涂鼻法






明代雄黄开始被单独用于涂抹防疫的同时,也被用于塞鼻以防疫。吴琨在《医方考》辟瘟法中说:“凡觉天行时气,恐其相染,……仍以雄黄豆许用绵裹之塞鼻一窍,男左女右用之。或用大蒜塞鼻,或用阿魏塞鼻,皆良。”




《串雅内外编》在辟疫条下指出:“凡入瘟疫之家,以麻油涂鼻孔中,然后入病家去,则不相传染。”




注:

1、给病邪直入鼻腔制造了障碍(过滤网功能)

2、以香避秽,油性粘滞 ,故选香油。

3、探鼻取嚏,驱邪外出合升阳之法的理。











取嚏法






明代万表在《万氏济世良方》“瘟疫不相传染方”中指出:“凡入疫病之家,……既出,或以纸捻探鼻,深入令嚏之为佳。”




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所载“通气散”:“元胡索钱半、皂角川芍各一钱、黎芦五分、踯躅花二分半,用纸燃蘸药,搐于鼻中取嚏,日三五次。











悬挂佩戴法






药物悬挂、佩带是指以绛囊、绢帛或红布包裹药物,悬挂于门户、帐前或带于手臂、头顶,以预防疫病的药物外用的方法。悬挂、佩戴用单味药物主要有桑根、女青、马蹄屑和降香,复方主要包括老君神明白散、太乙流金散、赤散、虎头杀鬼方、除秽靖瘟丹等。




晋代葛洪在《肘后备急方·治瘴气疫厉温毒诸方第十五》中的记载老君神明白散如下:“术一两,附子三两,乌头四两,桔梗二两半,细辛一两……一家合药,则一里无病,此带行所遇,病气皆消。”






熏香法






李时珍谓:“张仲景辟一切恶气,用苍术同猪蹄甲烧烟,陶隐居亦言术能除恶气,弭灾疹。故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




《验方新编》以“苍术末、红枣,共捣为丸如弹子大,时时烧之,可免时疫不染。”




《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的“避瘟丹”,由乳香、降香、苍术、细辛、川芎、甘草、枣组成,谓:“此药烧之能令瘟疫不染,空房内烧之可避秽气。”











服药法






《素问遗篇·刺法论》所载“小金丹方”,其组成、制备与服用方法为: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同入合中,外固,了地一尺,筑地实,不用炉,不须药制,用火二十斤煅之也,七日终,候冷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埋药地中七日,取出顺日研之三日,炼白沙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望东吸日华气一口,冰水下丸,和气咽之,服十粒,无疫干也。方中四味药物,特别是朱砂、雄黄是后世辟瘟防疫常用的药物。




《和剂局方》所载“仙术汤”,能“辟瘟疫,除寒湿,温脾胃,进饮食。”以苍术为君,配合干姜、枣、杏仁、甘草而成。




《医方简义》中的“避瘟丸”,由雄黄、鬼箭羽、丹参、赤小豆组成,服之“可不染瘟疫也。”




《圣济总录》的“调中丸”,由大黄、麻仁、枳壳、茯苓、芍药、前胡、黄芩组成,“食后饮下,微利为度”,“辟四时疫疠非节之气”。






精神调摄法






《素问遗篇·刺法论》曰:“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告诫人们“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并要求“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以达到“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目的。









除了上述预防十法以外,古人还特别强调饮食卫生以及个人清洁。秦汉时期的《汉律》规定“吏五日得以下沐,善休息以洗沐也”。还有记载用佩兰等草药洗浴,可以防止疾病,保持健康。元代医家还建议保持口腔清洁,指出:“凡清旦刷牙不如夜刷牙,齿疾不生”。中国很多地区至今还保持着古代传下来的预防保健习惯。南方的端午节饮菖蒲和雄黄酒等习惯,很多都同预防瘟疫有关。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千百年来的抗疫实践证明这些古老的方法行之有效,值得借鉴和思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490399346 发表于 2020-2-13 19:19:18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490399346
2020-2-13 19:19:18 看楼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一定要传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高平w 发表于 2020-2-13 19:20:00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高平w
2020-2-13 19:20:00 看楼主
希望这场瘟疫过后,人们能正视中医学的价值!老祖宗的东西得好好传承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teddychu20 发表于 2020-2-13 19:21:43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teddychu20
2020-2-13 19:21:43 看楼主
历史的经验应该重视,很有現实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小扇子GG 发表于 2020-2-13 19:22:43 | 只看该作者
5#
小扇子GG
2020-2-13 19:22:43 看楼主
现代的医术和古老的医术无法比!古代是实验得到的效果!现代的是吹出来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森果lcirsa 发表于 2020-2-13 19:24:30 | 只看该作者
6#
森果lcirsa
2020-2-13 19:24:30 看楼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llkarpenter 发表于 2020-2-13 19:26:19 | 只看该作者
7#
llkarpenter
2020-2-13 19:26:19 看楼主
@娱小乐爱八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天使爱柠檬 发表于 2020-2-13 19:27:38 | 只看该作者
8#
天使爱柠檬
2020-2-13 19:27:38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shazhude123 发表于 2020-2-13 19:29:29 | 只看该作者
9#
shazhude123
2020-2-13 19:29:29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xinghua03 发表于 2020-2-13 19:29:49 | 只看该作者
10#
xinghua03
2020-2-13 19:29:49 看楼主
@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好时光516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6422 | 回复:16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