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断舍离”之后,才是生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上善若水8L8 发表于 2020-2-15 18:21: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上善若水8L8
2020-2-15 18:21:01 3836 0 看楼主
“断舍离”之后,才是生活

文/陈钟



年轻人大抵都是喜欢热闹的,在他们看来,认识更多的人、进入更多的群,人生也许就多了些机会,生活大概会多一些惊喜。当然,不排除有些人一辈子都是喜欢热闹的,对喧嚣的热衷,这部分人至死不渝。

人到中年,人过中年,当生活的模式基本固定,大多数人对生活和世界的认识会有所改变、或根本改变。

靖节先生四十岁的时候,曾怀着“四十无闻,斯不足畏”的观念再度出仕,但仅仅过了两年,他就永别仕宦、彻底归隐田园。“热闹是它们的”,他在乡土田园里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和平安。我们现在的文学史说他是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和辞赋家,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大抵是由于他的生活态度和留下的大量的感动人心的山水田园诗文,但在他生活的时代、甚至其后一大段时间,他只是陶渊明,也叫陶潜——一个南山下种豆,常常到处找酒喝的散淡老人。

我们不是陶潜,也做不成陶潜。陶潜挂印辞官回家种地的时候、陶潜茶余酒后写点或整或散的文字的时候,就没想过以此出名或以此来博得些什么。所以现今那些怀着极大功利心码字的人,更做不成陶潜。



文明和科技发达的世界真好,每个人都可以是演员或作家。有纸质的报刊和书籍,有QQ、微信和各种各样的交际圈。目前最常用的是微信朋友圈和各种群了,还有什么快手、抖音、小视频,俗的,雅的,自认为“雅”的,都有可以“发表”的阵地。有人指此来赚钱,有人以此来记录思考和心情,有人以此挟技骄人、大有他用......于是,不静音的手机便会响个不停;于是,或坐或蹲或躺的人们,脖子便会僵持着,就像晚清时我们那些端着大烟枪的先人。

即使这样,很多人也会发现:我们手机里的人和群,其实和现实生活里的人和群一样,大都是虚浮的,除了浪费大把的时间,于生活于生命,实则是毫无裨益。

想一想,你的朋友圈里,有多少是微商?想一想,你的朋友圈里,有多少是年余都没有说过话的?想一想,你的朋友圈里,有多少是你真正的朋友?想一想,你的朋友圈里,有几个是你难以割舍的?想一想,你的朋友圈里,有几个真正关注着你?

还有,我们存在的那些群,是怡情养性,是教学相长,是关涉生活之便利......它们,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人到中年,人过中年,生活的酸甜苦辣咸基本尝遍,人情世态的冷冷暖暖应该司空见惯。驿动的心已渐渐平息,还有什么纠结的呢?“人情似纸,世事如局”,还有必要带着一身负累吗?

人群里的热闹,留下的,往往是可惨与可笑。人群里感受到孤单,往往是生命的觉悟,是冷眼看去的“高处不胜寒”。

人到中年,人过中年,“断舍离”之后,剩下的,才是我们真正的拥有,才是我们真正的生活。

春节过了,疫情肆虐,窗外飘雪;抬眼张望的时候,你想起了谁,心里又五味杂陈地涌起些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上善若水8L8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383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