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海拾贝:现代诗用词的色彩 | 秦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20-3-20 14:1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20-3-20 14:18:45 4601 0 看楼主
  



每一个词语都是有颜色的,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一种意义。写诗的时候,就好象作画,用具有不同颜色的词语,就可以表现不同的主题,反应不同的情感。对于现代诗的创作,特别是在用词方面,我认为服从这样一个原则:词语色彩的基调应该和诗歌的情感协调一致。

  文字只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它的作用是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架设起交流情感的桥梁。通过文字这个桥梁,我们能够感受到每一个作家所反映的思想,与之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大部分诗歌是纯粹感情的产物,所以诗人应该更多地较别的作家注重词语的色彩。诗歌的基石和根本是它所反映的情感,要想建造好诗歌的大厦,在选材,也就是用词方面,必须十分注重。

  拿戴望舒的成名诗《雨巷》来说,诗歌要表达的是诗人迷茫哀怨的心绪,所以,全诗用了大量感情色彩上与之匹配的词语。比如独自、寂寥、愁怨、凄清、太息、颓圮等等。这样的词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无形中让我们产生了与诗人一样彷徨无助的感觉,而这恰好就是诗人想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愫。这些有色彩的词语,渲染出了江南梅雨季节时细雨绵绵雨飘洒的景象,把那种凄清寂寥的氛围描写得十分逼真,痛苦的旋律在我们心中荡漾开来。

  同样,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为了抒发他热爱和留恋母校的情怀,把读者引入到他金子一般的往事回忆中去,不惜使用了许多色彩绚丽的词语。金柳、夕阳、艳影、柔波、云彩……可以这样说,整首诗都是在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美丽的流金岁月。通过诗人音乐般的语言,以及灿烂的意象,我们仿佛来到了康河的岸边,与诗人一起在河中徜徉。所有的美景,其实都得宜于文字的合理使用,是那些有色彩的词语,再现了这一切。

  从所举的两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合理利用有色彩的词语,能够让我们创作的诗歌有鲜活的生命力。汉语词汇很多,每一个意思都会有好几种表现方式,只有大量地进行比较和筛选,我们才有可能找到想要的那个词语。

  每一首优秀的诗歌,成功的原因当然不只用词色彩得当一个,但是如果混淆了情感和词语代表的含义,那么是绝对不会写出好诗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4601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