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份职业和世界上绝大部分用以谋生的职业一样,并无过分的高贵之处,只是因为工作对象的特殊,所以才被赋予了更多额外的关注,也被施予了更多的道德绑架。但是也如同其他职业需要热爱需要付出才会成就自己一样,这份职业也并不例外。
![]()
也如同每一个职业都应被敬畏,都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才能熟练掌握,我所从事的工作并不因为工作的对象是最为弱势的群体,工作内容对于成年人浅显易懂而降低难度,总之这是一份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很难把它做好的工作。“一老农,立于田埂间,尘土未去,授尔育苗心得”,我想我们得始终有农人的心态,按着时令春播、夏长、秋收、冬藏,积淀自己丰厚的心田,每一颗幼苗才能得以从中汲取养料,破土拔节。
一个好的班主任必定是一个好的管理者。面对新的班级,该怎么凝聚班级向心力,打造一个生气勃勃,积极进取的班级呢。
其实我特别赞成不管是班主任还是学科老师,不要太过于勤快,做一个胸有丘壑懒点的老师吧。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课就是试错,冷眼旁观不是不爱,而是大爱,关键的时候提供给孩子必要的帮助。
打造班级文化首先要定义自己在学校教育这一环节中的角色。我们不是“知识的贩卖者”、“高高在上不可挑战的权威”,尽可能地调整自己不做一个总是站在讲台上发号施令的老师。将自己定义为一座桥梁,定义为孩子遇到问题可以信赖的人,搭起他们与知识间的桥梁,在他们遇到困难,想要放弃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
刚接手新班,我曾经看到一个很管用的方法。第一周,每天和不同的孩子聊天,在聊天中侧面了解他的成长环境,了解他对生活,对学习,对友谊……对很多问题的看法,这是一个快速和孩子消除生疏感的方法,也可以帮助自己多了解孩子一些。但是开学以来时间太过于紧凑,赶场子一般,我只和一个孩子有过这样的交谈,目测效果还不错。
我没有设定具体的问题,我只是给我和他剥了一块糖,问了一些他的个人爱好方面的问题。中间出现了短暂的小冷场,我也尽可能把这个过程调整为平等轻松的聊天,而不是学生在学校制造了一些麻烦时才有的那种师和生之间严肃的谈话。
究竟设置什么样的问题,我想应该从“原生家庭”、“爱好”、“朋友”、“喜欢的书”、“去过哪些好玩的地方”、“理想”这些主题为切入点,谈话的方式从“问答”模式调整为“分享模式”,即便是孩子,也难以快速地对一个陌生人敞开心扉,所以这中间我想可以多分享自己的经历,或许开学过后的一两个礼拜做这样的沟通也不错。
做一个让孩子崇拜的老师,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老师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人。刚开始的学科听写,孩子错误率很高,我就告诉他们,如果有人得了100分,可以让我为他们做一件事情。结果第二天听写,有孩子得了100,吃早饭的时间结束,等我回到教室,一大帮小孩兴奋地围上来告诉我,让我给他们唱歌。哎,那就唱吧,开始我选的是朴树的《送别》,试唱了两句发现调太低了,估计没唱完,不仅没有增加魅力值,还会降低印象分,所以我临场机智换歌,那就披头士的《hey,jude》吧。虽然我唱得不怎么样,但是关键是语文老师唱英文歌,而且还有那种老师被捉弄的小小的幸灾乐祸,所以唱完以后拍手声很是热烈。
欠的账迟早要还,这两天得一百分的同学越来越多了,几个小家伙一合计,竟然让我跳舞。这让除过左摇右晃地动脖子,广播体操都做不好的我情何以堪,而且我还想跳那种酷酷的可以增加魅力值的街舞,哎!好惆怅。
当然,我还有一招必杀技。上《千年梦圆在今朝》一课时,说到中国人的飞天梦、说到杨利伟,我极尽渲染在广袤的宇宙,在寂静的群星闪烁的银河系回望我们居住的这颗孤独的蓝色星球,我表达了对他们的期待,希望他们能代表六十多亿人类继续行往宇宙的深处,探寻那些愿意与我们共生的文明,我看好他们每一个人。气氛很热烈,我在孩子们的眼睛里看到了璀璨的星河,有孩子问我去过最高的地方是哪里?我回答5600米,刚好我的U盘里有一张去尼泊尔爬山时的照片,刚好有拍摄的一张珠峰的星空,点击、打开…..全班沸腾,我又因为这张照片再次被封神,又再一次赢得了小朋友们的心。
所以还是回到我的观点,这只是众多职业中普通的一份,每一份工作做好的前提是对自己清晰的认知,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和建模。其次是热爱,能够感知到自己工作中那些可以带来幸福感的小点滴。一个幸福有趣的老师才能撼动一个正在睁眼看世界的弱小的灵魂。
早早亮出自己的原则。开学第一天,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一分为二的圆,我告诉孩子们,这个圆代表我,一半的我是一头冷酷无情的狮子,另一半呢,我是一只温柔可亲的小白兔。冷酷无情,与同学,与老师相处品格不端正,以及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温柔可亲,看到他们知书达理,积极乐观,愿意吃苦愿意努力。当然,作为四年级的小孩,你不能指望这样的话立即就产生效用,刻在他们的心上,必然是下课即忘。
果不其然,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一个小孩撞在了枪口上——各科作业都没有写,问其原因说自己忘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要利用这个机会让其他孩子了解我的要求和底线,所以听完,我当即给他奶奶打电话,要求他将孩子接回家,觉得自己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按时完成作业了再送回来。
中午的时候,孩子用奶奶的手机给我发短信,表示抱歉并承诺自己以后一定按时完成作业。前期上网课的一个多礼拜,这个孩子作业也总是拖欠,所以他的短信并没有打动我,我也没有回复。下午,还没上课我去教室发现他坐在里面,原来是奶奶下午有事,把他送回来就走了。我可能比较粗暴,所以我仍然让他收拾了书包,再给他奶奶打电话让她接孩子回家。
这个事情一直拖到下午快放学的时候,我觉得必须得有一个结果。所以在我口述下,孩子书写了一份承诺书,写完之后我们双方按手印加盖学校公章,一式三份,一份贴在教室,一份我留底,一份带回家贴在书桌旁,带回家的一份我加注了意见:孩子在成长,希望家人在孩子的教育上多一些方法,多一些努力。
随后最后一节课,孩子在班上朗读了自己的承诺书,我也征询了大家的意见,愿不愿意再给他一次机会,大家全票通过。我也相当于给自己找一个台阶,对孩子的教育点到即止,不能过火,也不能指望一次就可以让他把日积月累而成的坏习惯纠正过来,停了一天的课,我也很焦虑,我没有权利剥夺一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力。
如果想着这一次事件的处理过程,对所有孩子都能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想法过于美好了。第二天、第三天虽然没有完全不写的孩子,但仍有个别孩子作业有漏项。每个老师都有自己布置家庭作业的思路,我的作业虽然不多,但最少都在两项以上,加之我刚接新班,孩子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在这个事情的处理上我稍微缓和了一些,同样是作业没有完成不能进班上课,下午上学家长得送进班级,我需要来自家庭的配合。
“上学是老师的孩子,放学是家长的孩子”,一个孩子没有良好的习惯,家庭教育应该也是有缺憾吧。总不能一直这样,事情屡次出现败坏班风,而且始终让孩子们感觉生活在紧张窒息的环境中,不能总采用鲧式的哪里缺漏补哪里,最终经得全班的同意,商议出一个合理的时间节点,我们还是持续每晚8.00前在钉钉里提交作业。
时间一到,我先连线还没有提交作业的同学看看他们作业是不是有困难,几天下来,延迟交作业的总是固定的几个孩子,这几个孩子书写速度较慢,基础知识也很薄弱。随后我再快速地查看已提交的作业,有无缺漏,有缺漏的同学提醒补齐。当然,被提醒的同学后面要承担几天班级卫生的清理。
直至放假,作业的按时完成算是步上了正轨。还是回到第一天撞在枪口的小男生,中间也因为作业延迟提交我也连线过他,我想这也给他的家长给予了一定的压力,在孩子的学业上多一些关注和要求吧。
赶上五一放假,首先我真的不建议长假布置过多的作业,放假前的两个礼拜是连上的,老师和学生都已疲惫至极点,一次性地将所有学科五天的作业抄在黑板上,笔还没提,只是想一想估计什么心思都没有了。所以我首先压缩了作业总量,其次分解为3个提交的时间点,完成第一次作业才会知道第二次作业是什么,最后一天提交的是“我是小小新闻主播”的视频录制。至于效果如何,长假结束就知道了。
不遗余力地表扬积极向上的行为。十多岁的孩子,拥有个人独立主见的并不多。大部分孩子每天机械地上学听课,放学写作业,所以很多的时候什么时候要做什么样的选择其实都还是盲目的,所以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很关键,课堂上表扬“借东西”、“对于学习苦难的孩子给予善意的理解和帮助”、“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外表扬课间操、站路队互相提醒。多表扬几天,你会发现,课间操、站路队,值周老师批评班级的声音越来越少,你也不用在上面过多操心了
树立小榜样,教育不是每天站在三尺讲台喋喋不休地讲大道理。抓住那些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虽然国内教育中过分地强调集体教育、忽略个体的教育让人诟病。但是一个班级没有集体概念就没有凝聚力,而且现在对老师的考评制度也是以班级为单位,所以必要的时候还是要强调集体荣誉感。不吝惜地赞美那些“主动擦黑板”、“收拾讲桌”、“主动承担老师临时安排的事情”,维护班级形象的同学。几天之后,你再次会发现,班级卫生不用操心了,那些班级量化考评的项目也不用过多费心了。
我们白天上课、批改作业、处理班级事务,一天下来备课只能放到下班之后,而后者才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要做好的事情,所以得尽可能地将自己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刃上。
我们也很乐于看到类似于案头的事务类的工作越来越少,类似于学习强国这样的App,还是少一些吧。
打造书香班级。语文老师当班主任,肯定是要夹带私货。先不论课本内的知识难以满足越来越变态的考题,好的书籍可以弥补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漏洞,在与一个个文字的共鸣中,孩子会将零散的收获整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截止到放假前,我们班级的图书角已经有了四十多本书,也已经有小部分的孩子可以更为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提高自己作业的效率,拥有了空余的时间,随时随地去抽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将自己沉浸在书中。
给孩子推荐书前,自己先阅读。课前或者阅读课的时候,绘声绘色地讲点书中的小故事,卖个小关子,对那些能懂得笑点能接招的孩子频频投以赞许的目光,一次不为所动,那就多来几次,那些还没开始看的孩子不信你还能坐得住,满世界跑的找书借书吧。
除此,我们在前期书籍资源短缺的情形下,利用微信读书App组队,每天我会将读书排名发在微信群或者用投影展示在屏幕上。读书,尽可能地不要把它变成学科任务,来自老师、来自小伙伴、来自家庭的影响,我想,总会有更多的孩子愿意坐在书桌前捧起一本自己喜欢的书。
还有朗读自己喜欢的小美文小故事,我也是一个深信“朗读可以锻炼语感的语文老师”,所以我们每天必做的事情除过书面作业就是朗读和读课外书半小时。
提升集体幸福感。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优秀有趣有爱的班级里,抓住校内的集体活动,活动结束及时横向点评班级在这些活动中的亮点,让孩子深信自己的班级是最优秀的,最棒的。
每天制造一些有趣的小插曲。日复一日吃早饭早没有新鲜感了,那就男女生猜拳,猜赢了可以优先排队;听写错误率高,那就提升上了百分榜的同学的荣誉感和优越感,累计多少次换考试加分券,也可以来一次小组PK,输的小组为赢的小组放学的时候提书包;书写速度有了,书写质量降下来了,头痛,那就开展一段时间 “我和老师比书写”的主题活动吧,一段时间后积分最高的同学将获得和我合影的特权。
写了很多,其实我的很多方法并不是最直接有效的,有可能你用了很多的方法不如站在教室里排山倒海地一顿批评更具效果。整顿班级风气,隔一段时间严厉一次是很有必要的,不过更多的还是要让孩子有认同感,认识到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以以什么样的态度,以什么样的方法学习才是最好的。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般产生的力量我想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作者:酋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