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国历史中我心目中的英雄不是关羽、张飞而是至死还背负骂名的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XY890 发表于 2020-5-23 07:4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XY890
2020-5-23 07:49:41 3223 0 看楼主
三国历史中我心目中的英雄不是关羽,张飞而是至死还背负骂名的他

《三国演义》中的魏延是刘蜀集团的重要将领。魏延在忠诚地追随刘氏集团的二、三十年中,逐渐成长为一位颇识兵机,智勇兼备的高级将领。在他身上,闪烁着刚强威猛、赤胆忠心、不畏艰难、敢作敢为的优点。这位忠义之士心胸宽广、是非分明,在逆境与苦难中顽强的挣扎、抗争,最后悲壮地死去。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它以《三国志》为蓝本,运用小说艺术的叙事手法描写和记叙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至西晋初年统一三国之间大量风云激荡的故事。它不仅有着精彩绝伦的历史战争故事,而且塑造了许多堪称封建时代英雄典型的人物形象。有“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常胜将军赵云、风流倜傥的周瑜、武功盖世的吕布、老谋深算的司马懿等等……这些人物形象都有着鲜明的性格,过人的才干,在慷慨激昂、奋发进取的时代风云中,展示自我,建立功勋。同时,他们都得到了古往今来众多文人墨客、评论家的基本一致的评判。



要么,扮演着纯粹的正面角色,要么,就是反面角色。然而,有一个人物却很特殊,同样能文能武、屡立战功,却因“天生的骨相”,遭到了众口不一的评价。这个人就是蜀汉名将———魏延。有人说他是蜀汉的一颗大毒瘤,“叛贼小儿”;也有人说他是忠臣,赤胆忠心。我个人认为,魏延是一个正面人物形象。在他身上,不仅有着“义绝”关云长的忠肝义胆,而且还有着过人的胆识和远见。在我心里,魏延是侠义和忠心并存的英雄。



一、 志虑忠纯,功勋卓著

在风云变幻的东汉末年,诸侯并起。人心难测。有的为了争权夺利,滥杀无辜,臭名远扬,诸如董卓、曹操;有的身怀大志,仁义布于海内,有口兼碑,其中以汉室宗亲刘备最为典型。俗话说得好,“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作为有勇有谋、武艺高超的魏延,自然也不会自甘落后,在仁君与暴君之间他毅然而然的选择了后者,这是明智之举。从襄阳城到长沙郡,两次怒斥不仁之徒,于万难艰险之中开门献城,其正义之心日月可鉴,令我万分敬佩。魏延的正义之举博得刘备的赏识。



进川之后,屡次封官进侯,予以重任。魏延为匡扶汉室、救济黎民、惩除奸恶,风里来、雨里去,功劳赫赫,足可载入史册,名垂千古。然而,他付出如此之多,却被诸葛亮莫名其妙地扣上了“反贼”的骂名,这个骂名伴随了他的一生,可谓是奇耻大辱。刘备死后,他本可以全身而退,离开诸葛亮掌控下的是非之地。然而,身为大丈夫的魏延把这一切都忍了,至始至终尽心扶汉。由此可见魏延之忠心。



1.弃奸恶,追仁主

魏延的正气惊天地、泣万军,源于“反叛”。魏延最初是荆州牧刘表的部下,在《三国演义》第41回才开始出现。当时曹操南下攻打刘备,刘豫州携带军民数十万众一路南逃,来到襄阳城下,驻守襄阳的刘琮听信投降派蔡瑁等人的话拒不接纳刘备。这时有一将领挺身而出,大喝道:“蔡瑁、张允卖国之贼!刘使君乃仁德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并砍翻守门军士欲迎刘备,结果和文聘打将起来。



刘备不忍心扰民,就绕城而走了。魏延投刘备不成,转投长沙太守韩玄去了。这一系列画面给我的印象是:魏延是一个很正面的形象,胸怀大志,大义凛然,而且善择明主,勇武不凡。魏延的第二次出场是在第五十三回,关羽攻取长沙的时候,与守将黄忠惺惺相惜,韩玄瞧出其中玄机,要杀黄忠。这时挺身而出的又是魏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XY890 当前离线
黄金会员

查看:322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