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邳州蒜收之后,残膜回收机显身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查看一下 发表于 2020-6-2 16:5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查看一下
2020-6-2 16:56:54 3828 0 看楼主
  随着大蒜的收获工作逐渐进入尾声,针对眼下蒜农们所面临的地膜回收难题,5月27日,市农业农村局邀请十多名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在宿羊山镇开展大蒜地膜机械化回收观摩会,现场的演示操作,示范推广,让蒜农们感受到机械化的高效与便利。
  在农业生产中,地膜的使用极为常见,虽然看上去只是薄薄一层,但作用相当大,不仅能够提高地温,保水、保土、保肥,而且还有灭草、防病虫、防旱抗涝等功能。但在大蒜收获后,这些薄膜大都已经嵌在土地里,要想对其回收,只能用人工一点一点地将地膜从土壤中捡拾出来,耗时又费力。回想起以前收蒜后捡拾地膜的情况,宿羊山镇贾家村村民王跃说道:“人工捡拾效果不好,多数情况下只是捡拾大片,不容易捡拾的小片都丢弃在地里了,对土地的污染也很大,翻捡完以后土地也不平整。”
  村民邹宝文种了9亩大蒜,他表示,每年蒜收完成后,他都要再额外雇人用三四天的时间才能把地膜从蒜地里捡拾出来,听说专家们要测试残膜回收机,他便主动要求在自己的地里试一试。看着刚刚经过机器清理的土地,邹宝文高兴地对记者说:“这用机器整理地膜的效果,比人工捡得干净,而且土地也平整,我们直接就可以播种了,完全不需要再机耕,成本方面能降低30%左右。”
  农业生产后,残留下来的地膜非常难以分解,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持久性的破坏,严重影响后期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针对我市回收方式单一,人工捡拾质量不高的现状,市农业农村局主动与科研院所对接,研发链齿式残膜回收机,为老百姓解决农业生产中棘手的难题。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检测所研究员张贵龙说道:“目前从效果上来看,这款残膜回收机的回收率已经达到我们国家的标准。它能够把我们人工收捡不上来的部分残膜给收上来,节省了人力,重要的是能防控残留地膜对环境的污染。”
  据统计,我市大蒜、花生、早春毛豆、土豆及部分设施棚室内作物栽培面积达77.4万亩,按照地膜理论覆盖率65%,折实面积50.3万亩,平均亩用量4公斤,地膜用量达2012吨。面对较大的使用量,回收治理工作艰巨而迫切,如何让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取得更好的效果、得到更广泛的运用,一直是农业部门积极推进的一项工作。市农业农村局农药管理科科长鲁守强表示:“我们对设备型号的大小、包括收取之后农膜的打包和秸秆的分离等一些关键环节提出了建议,科研部门会根据我们的建议和反馈进行改进。通过地膜的有效回收,能够减少环境污染、土壤污染,对绿色农业高效发展、高质量发展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查看一下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828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