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跟着感觉走,靠不住 | 王宇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20-6-14 13:5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20-6-14 13:56:32 4074 0 看楼主


刚刚放下电话话筒,手机又骤然响起,是一个朋友打来的,内容与刚才的那位大同小异:“某长的千金出嫁,我们是否表示表示?”此前的一个电话内容如下:“某长已购小车一辆,许多朋友已前往送礼,你若有意,请速带上红包,与我同往。”想想我等工薪阶层,一个月下来就此千儿八百块钱,老婆下岗在家,孩子正在读书,工资仅够养家糊口,一摊上这些事儿真让人焦心,但是世风如此,不掏腰包又怕日后求人不应,只好咬紧牙关,允诺下来……

每每跟一些与我处境差不多的同事或朋友谈起此类事儿,他们都显出一脸的无奈和迷惘。他们也试图摆脱这些俗事的纠缠,但又苦无良策。有位朋友这样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有一首歌曾这样唱‘跟着感觉走,紧拉着梦的手……’好像不经意为这样的行为作出了诠释。”我有同感,并不由得想起了发生在那时的两桩大事。

第一件事是“顶替”。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国家改革开放刚起步,各项事业百废待兴,为解决各行各业人员青黄不接的问题,各单位各部门尤其是教育战线“子顶父职”之风盛行,管你学历如何,只要能劳动就可以接上你父母的“铁饭碗”上班。正是为了这个“铁饭碗”,许多正在读高中或初中的孩子都纷纷辍学参加工作,其中我有好几个朋友那时还正在读初一或初二,也不得不放弃学业。今天回想起来,他们都有些后悔,因为那时他们的成绩都较优秀,正是“跟着感觉走”才使他们过早地踏入社会,荒废了学业……

另一件事是买“商品粮”。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事了。那时吃粮还分“商品粮”、“回销粮”、“农业粮”等,在此之前吃商品粮一直是城里人或国家工作人员的专利,其他人能吃到“回销粮”就不错了,而且各种粮食的价格也不一样。在人们的感觉里,吃上“商品粮”就如同变成了城里人或参加了工作一样,就连年轻人找对象也把吃商品粮作为一项重要的条件。记得当时买商品粮的人特别多,每天早晨公安局院内都排起了“长龙”,人们大包小包的提着现金翘首以待。许多人是七拼八凑才筹备了几千元乃至上万元钱的。当时他们也不知买商品粮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只是“跟着感觉走”,匆匆地,买好了,该干嘛干嘛去了。前不久我的一位乡下同学跟我说,当时他在农村开拖拉机,好不容易攒下几千块钱准备以后换辆大卡车跑运输,是买“商品粮”这股风让他掏光了腰包还背了些债(他和他儿子同时买)。而今,我这位老同学还在乡下务农,回想起当初买商品粮的事,他一脸悔意,说是当初如果不“跟着感觉走”,而把那上万块钱拿来投资跑运输或做其它生意,说不定现在“发”了,“可那商品粮户口如今给我带来了什么呢?”老同学叹了一口气。

看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只是“跟着感觉走”,因为“感觉”犹如一阵风,轻飘飘,靠不住。靠得住的是理智、是思索、是知识、是信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407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