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两本语文教科书,珍藏至今,珍爱如命 | 刘企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諾篱hy 发表于 2020-6-30 14:57: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諾篱hy
2020-6-30 14:57:27 3257 0 看楼主
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38年,从高一到高三,教过数十届学生。在江苏省运河中学任教期间,我因健康原因,经学校领导同意,从1990年暑期后的9月开始,一直教高一语文,没有再跟上去教到学生毕业。当年,我使用过两本人教社出版的教科书,1990年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和1991年版高中语文第二册,至今收藏,珍爱如命。

请看照片!



这两本教科书属部编教材,我分别从1990年和1991年开始,一直使用到1998年退休,长达8年。中途领到的新书,有的送给了没有教高一的老师,有的送给了上补习班的学生,有的送给了慕名上门求书的社会人士。我习惯于用这两本旧书教学。遇到新版教科书出现一两篇课文有所变动时,我仅在教变动课文时使用新书,教未变课文时依然使用旧书。抱着旧教科书进教室上课的老师肯定有,但不会很多。连续使用这么多年不换新书的,有的话,那也是廖若星辰。在我们运河中学,对旧教科书珍爱如命者,唯有我一人而已。

这两本教科书,书角已经磨损,书面书脊封底也磨损得几乎是面目全非了。我把破损的地方补了又补,从整体上看,还算保持完好。1998年退休以后,我一直把它收藏在宝物盒里,每隔一两年,拿出来晒晒太阳。从使用的那一年开始到如今,已有30年了,没有蛀虫,没有霉烂。打开书页,依然能闻到书香。书名“语文”二字,仍旧清晰可见。我在第一册封面的签名尚可辨认,那是横卧反书托底签名,竖起来在其背面对着亮光才能看见我的姓名。第二册上签名的字迹已经模糊,仔细瞅,“刘企华”三个字隐约可见。这样的两本破旧不堪的教科书,放在一般人,早就把它当作废品卖掉了,而我,则把它视为宝物,一直细心呵护着。

我之所以把它视为宝物,是因为它跟随我时间长久产生了难分难舍的深厚感情。它见证我呕心沥血为教育,立足教坛作奉献;它陪伴我辛苦耕耘育桃李,喜获成果笑开颜。无私奉献是它的美德,也是我的美德。

我之所以把它视为宝物,还因为教科书里留存着我心血凝聚的难以数计的痕迹。它听任我天头地脚加批语,切口订口添注释;它任凭我重要词句标符号,相关语段贴附页。任劳任怨是它的品格,也是我的品格。

我先打开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李健吾《雨中登泰山》这篇记叙文供读者欣赏一下吧!

请看照片!



我在这篇课文页面的天头、地脚、切口、订口以及其他空白处写有104条批注,其中标注1986年、1987年、1989年、1991年上海高考题考到本文的原题5处和1987年、1990年全国高考题考到本文的原题2处;在课文中圈划了128个重要字词,并标划了15个典型句子;还有写满字的5个附页贴在了相关页面。我在这篇课文页面包括附页上留下了2430多个字符。

我再打开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文言文供读者欣赏一下吧!

请看照片!



我在这篇课文页面的天头、地脚、切口、订口以及其他空白处写有254条批注,其中标注1987年、1989年、1991年上海高考题考到本文的原题5处,1987年、1988年、1989年广东高考题考到本文的原题6处和1981年、1982年、1984年、1986年、1989年、1990年全国高考题考到本文的原题12处;在课文中圈划了189个重要字词,并标划了8个典型句子;还有写满字的6个附页贴在了相关页面。我在这篇课文页面包括附页上留下了3310多个字符。

这就是我使用过的语文教科书。篇篇有批注,页页留痕迹。天头地脚写满了我教学的智慧,字里行间凝聚着我付出的心血。如此珍贵的教科书,当然舍不得丢弃哦!

我将继续珍藏我的宝贝教科书。闲暇时刻把它拿出来,躺到沙发上,翘起二郎腿,翻翻书页,闻闻书香,读读名文,看看手迹,自我陶醉,不亦乐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諾篱hy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3257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