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邳州的这种舞蹈面临失传,你见过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美不胜收 发表于 2020-7-16 12:1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美不胜收
2020-7-16 12:11:44 3427 0 看楼主
邳州落子舞

高伯华



落子,又名“莲花落”、“莲花乐”,流布于邳州市全境及周边地区。

邳州落子始于明末清初时期。据戴圩镇耿埠村落子、花鼓世家张氏家谱记载的六代15位艺人的名字和演出经历推算,张氏落子至少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代邳州贡生黄奋基在其《观乡会俚词》中有一段专门描写落子的诗句:“村前村后喧锣鼓,娇娇儿童男作女,柳腰一摆歌未终,满路金钱撒如雨。”

落子最初的形式是,由一二人用竹板击拍说唱,间有莲湘敲击肩、臂和之,用于沿街乞讨。清嘉庆年间,邳州落子吸取融合了南路和北路落子及安徽花鼓灯的技巧性动作,逐步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艺术形式。

解放后,邳州落子进入大发展时期,出现了城乡全面开花的繁荣局面。经普查,全县曾一度有过88个落子会班,艺人达500多人。

落子一般在春节前后的“春会”或喜庆节日中演出。表演角色大多为五人一组,伴随锣鼓音乐,一人打伞领舞,两男打莲湘,两女打竹板、节子,边唱边舞。在舞蹈伴唱和舞蹈间歇时,以数板的节奏说唱民间小调,说古道今,歌颂英雄和褒扬先进人物,祈求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或赞美男女自由恋情、湖光山色及美好的自然景物。《水龙吟》、《起唱点》、《刹鼓点》、《大踏青》是落子舞蹈的主要乐曲。

邳州落子动作粗犷朴实,与当地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是历代艺人从劳动生活中观察创造出来的精美生活舞蹈。如:“摸鱼”、“撒垅”、“摇耧”、“骑马”、“拔鞋”、“寒鸦凫水”等,都是模仿生产劳动和动物姿态的纯朴动作。解放前,表演落子的是男扮女装,因男孩脚大难看,还得在脚底垫上垫子,即在前脚掌下绑上尖尖的小木鞋,走起路来重心在大脚趾和二脚趾上,舞步扭捏、俊俏、别有风味。后来,因年轻人受不了那份苦,就渐渐的失传了。现在,演员脚上虽不再垫垫子,但步脚的拧劲力点仍在前掌,同时扭腰、晃膀的表演风格仍然保留了下来。邳州各地的落子虽各具特色,但其共同的特点是注重扭腰、摆胯。戴圩镇申庄落子架者走的是“抜泥步”,两膝微屈,侧身度小,面含羞涩而多情,优美柔和。寨墩的落子“昭君骑马”和“寒鸦凫水”的动作风格特殊,挺胸仰脸,两膀晃开。邳城吕滩的落子唱舞兼优,队形变化复杂。落子表演动作的要点是:“两脚走一线,两膝靠紧”,舞莲湘者要“跳得高,打得响”,“两脚离地转又跳,引伞架子小,来回如穿梭”,“架落子(打竹板者)脚要扭得活,膀要晃得活,腰要拧得活”。

邳州落子的演出还有“拜架”的习俗。出会前,会头要带领“玩友”先去驾屋(祭祀场所)焚香祷告,祈神赐福保平安。上完香后,“玩友”进场,开锣,狮子、高跷先上场打场子,舞上几个回合。落子一般在中间或末尾出场,上场后,先跑大场,接着表演穿花、套环、摸鱼、拔鞋、老鸭鳧水等动作。当表演者听到场外牛角号声或鞭炮声响起时,就马上撤离场地,赴下一个场地演出。

2007年,邳州落子被邳州市政·府列入邳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美不胜收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3427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