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 · 小国寡民》辩正
——养生养性经典不应该再错误地认为是老子的政治理想(三)
杜培吉
![]()
道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老子》(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著作,小国寡民一章是《老子》一书中最重要的一章。如果说《心经》(玄奘译)260字把六百卷《大般若经》的要义摄尽无遗,《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第一》是《黄帝内经》一书最重要的一篇,那么也可以说“小国寡民”72个字赅括了《老子》八十一章的主要精神。但是人们还是沿袭着几千年的错误理解。小国寡民是《老子》八十一章中被误解最严重的一章,不仅治丝益棼,面目全非,混乱不堪,而且负面形象严重。这个数千年之误应该得到彻底纠正,恢复其原本面貌,使之成为突破口,把老子一书的“长于养性”的主体思想昭示人间,发挥《老子》的真正作用。我力微负重,做这件纠错的事情很不合适,考虑再不写出来,就没时间了。献个丑,抛砖引玉,为中国梦做点事。
【原文】小邦寡民:使有什佰人之器而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有车舟无所乘之
这句话的含义在诸多译本中都释作:虽有车船却不需要去乘坐,没有更多的话语。这话实则大有深意。只是常人不养大德。也许《论语·乡党篇第十》能为我们开辟鸿蒙。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细读】朋友赠送的礼物,即使是贵重的车马,只要不是祭肉就不拜。因为祭肉是祭祀神灵或祖先的,因此孔子要对送礼者拜谢。车马在当时是最贵重的礼品,孔子却不拜谢,祭肉并不值钱,孔子反而拜谢,可见孔子更重视礼制,更重视感情,而不重视钱财······摘自《细读论语》(毕宝魁著)。
这段细读道出一件实事。在老子时代,舟车是彼时最贵重的奢侈品。有最高级的消费用品而不享用,这不是没有享受条件,没有享受资格,而是俭朴;不是条件差不得不简朴,而是自觉节俭。这不是一般的生活观点,这是最大的德。是君子使物而不为物使。是圣人不役物而不役于物吧。“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摘自《左传》。道家养生养性靠俭德的深厚。
这在不了解道家思想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但这是事实,看看诸葛亮就知道了,身居丞相,清正节俭,治下官吏都不贪,不治家产,财产上报。家中生活仅止温饱,临终那年写《戒子书》要八岁的孩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把节俭、宁静二德当作传家宝。这是千古美谈,不争的事实。庄子的本领不可谓小,但生活不可谓富。张子房功高盖世,辞官不做,习辟谷不知所踪。如果说俭是最大的德,那么绝欲养性,啬气又是最大的俭。
有甲兵无所陈之
帛书本,通行本这句话都被译作:有武器却没有地方使用,意思是老子提倡国家不要军队,这种观点不能成立,古今中外,哪个国家不要军队?国家无需专政工具的故事天方夜谭也找不出来。老子绝不会有此无稽之谈,有人说,桃花源没有军队,这话不对,桃花源是与世隔绝的部落,不是国家。《老子》三十章,五十七章,表明了老子对战争的态度,并没有否定军队与战争的作用。这里倒是证明了小国的国字不可理解为国,而应作身字讲。
那么怎么理解这句话?这个比喻讲的是精神领域养性的事,是反对用力用强提倡用慈用柔用弱,上一句讲俭德,这一句讲慈德,老子养性三宝,这里讲了慈柔之宝。
为什么有甲兵无所陈之?因为舍其慈取勇则必死矣(第69章。)。“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同上)。“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第八十一章)。天道要谁有所建树,就用慈爱保护谁。天道对谁都没有偏爱,常常援助有德善的人。
老子指出,“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生之徒也。”(第78章)。意谓,僵硬恃强属于主死的一类,柔弱微细属于主生的一类。一条基本规律是:“弱者道之用”(第四十四章)。道行使它的作用人们不知不觉,是“润物细无声”的。所以“守柔曰强”(第五十二章)。“故强良(梁)者不得(好)死”(第四十二章)。所以“水(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也……”。
老子这些话言简意赅,太简约又失之难懂。《管子·心术上·心术下·白心·内业》有许多内容,有益于理解,现录下共赏。
1.是故此气也,不可止以力,而可安以德;不可呼以声,而可迎以音。敬守勿失,是谓成德,德成而智出,万物果得。
[译文]因此这种气(精气),不可以用强力留住它,却可以用德性来安顿它;不可以用声音去呼唤它,却可以用心意去迎接它。恭敬地守住它而不失掉,这就叫作“成德”。德有成就就会产生出智慧,对万事万物全都能掌握理解了
2.不见其形,不闻其声,而序其成,谓之道。凡道无所,善心安爱。
[译文] 看不到他的形体,听不到他的声音,却是按照步骤地使万物成长着,它就是道。凡是道都没有固定的停留场所,善就是他安居最爱之处(以上译从书主编贾太宏)
此四篇字字珠玑,琳琅满目,篇幅所限,不多录取。
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说过: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是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从党性从社会科学角度讲精神的,与道家的生命科学不同,但总觉得里面有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成分。
免责声明:本号所发布的信息均出于公众传播,如其他媒体或个人从本号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