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青日记之七(1975.8.14-15):梦回生产队|徐景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諾篱hy 发表于 2020-11-10 18:0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諾篱hy
2020-11-10 18:02:49 2844 0 看楼主


1975年8月14日中午



这几个晚上接连做梦,全是回到了下放的生产队。昨天晚上睡到半夜,突然醒了,朦胧中我摸着山墙,心想,我的宿舍什么时候加了这堵墙了呢?又想,这会儿该好出工了,赶忙爬起来,走出门外,又觉一片黑暗,还不是上工的时候。又回到屋里,猛然察觉自己好像还在家里。我忙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对着房子好一阵打量,才清醒过来。农村房子的窗户是木格的,这儿却是玻璃的,而且是长方形的,我这才影影绰绰地意识到,这是做梦的错觉,嘴里胡乱嘀咕了几句,便上床入睡了。

在家里简直过不惯,直想回村里去,看来,农村生活对我已有魅力了。

下午,在剧场看了电影《激战无名川》,这是部反映志愿军抗美援朝,某部守卫建设大桥的故事。影片激烈,动人,令人鼓舞,特别是老排长牺牲前的那句“共产党员要战斗在最需要的地方”的铿锵有力的话,让人热血沸腾。在今天,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是农村,它既艰苦,又能锻炼人,它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只要去发掘,就能开出珍宝来。我要做这样的发掘工,为人类造福,为共产主义添砖瓦。

上午正吃饭,别人走过我的身后时,惊讶地说道:“哟,这是怎么弄的,掉了那么多的皮?”是的,由于那几天在地里干活,烈日暴晒造成的。上身皮肤很黑,而脖子上又掉了许多皮,白花花的,这皮是嫩皮,只有这样晒得更黑,掉更多的皮,才能使我脱骨换胎,成为一名新型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

1975年8月15日中午


《欧阳海之歌》这本小说我在小学时就读过了,这次,闲暇时作为消遣,我又重读了一遍。但读着读着,那种消遣的念头消失了,心情激动,被英雄的行为所感动。这位平凡的英雄的形象又在我的脑海中唤起了,他是那样的高大,令人赞叹。今天我读的是该书的第五章《骨硬心红》,指导员曾武军的为革命鞠躬尽瘁克已奉公的无产阶级硬骨头精神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底里。

这里的几段关于英雄的论述值得铭记:真正的革命英雄,并不是由于他有多少张奖状与奖章所决定的,真正的英雄应抛掉一切私心杂念,勤恳地为革命工作。……

有一些人令我作呕,这些人满肚秕糠和私心杂念,而得势的往往都是这些人,这些人,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逆来顺受,唯命是从。……

这几天,我听许多人讲,我们到公社去提意见,队里将来不会给好果子吃的。“你应当什么也不问,一个劲干就是了。”我回绝了这种貌似关怀的好言,我很可能不出他们所料,不能上来了,但是,对一个战士来说,享受对他算得了什么,只不过是一堆粪土罢了。而钻营在这粪土之中高唱着乐歌的,也不泛其人。……

听着革命的昂奋的音乐,读着革命的感人的书籍,一种劲头又在心里头跃跃欲动着,直想返回前线立刻投入战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諾篱hy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2844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