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为何喜欢“打鸟”一一忆当年的打麻雀运动(作者 马其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諾篱hy 发表于 2020-12-16 09:0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諾篱hy
2020-12-16 09:02:04 6568 4 看楼主


我刚能记事不久,就参加了一场由国家发起的运动——除四害,打麻雀。我跟着大人,拿着缠有红布条的小棍,对着空中惊慌失措的麻雀群,不停地挥舞,使劲地呐喊。

那时,麻雀真多,黑压压,密麻麻,呼啦啦,一群接一群,铺天盖地。村子里,田埂上,汪塘边,凡是有树有庄稼的地方,都有人站着,人们敲锣打鼓,挥舞长棍、铁锨、毛巾 ,“嗷嗷嗷”地呼喊。母亲说,所有庄上都有赶麻雀打麻雀的,男女老少都出动了。麻雀根本不能停歇,纷纷掉落下来,很快就有人赶上去,用渔网或者木锨、扫帚,把它们抓住拍死。我听见队长向人们宣传:一只麻雀一年就能吃掉十几斤粮食,打死麻雀,咱们就能天天有饭吃。

那时候,老百姓都是住的茅草房。大部分麻雀都在屋檐下打洞做窝。麻雀经常叽叽喳喳,在屋檐下飞来飞去。我叔兄弟胆大麻利,他伙同几个小伙伴把生产队的耙抬来,然后靠在墙上当梯子,他爬上去掏麻雀窝。他把窝里的草拽出来扔了,把麻雀蛋或者幼崽装在兜里拿下来。那幼崽,有的是眼睛没有睁开浑身无毛的肉吧唧,有的是黄口,会跳不会飞。小伙伴们,你摸摸,他摸摸,不大一会,它们就奄奄一息了。那麻雀蛋,若是破了,里面也有尚未成形的小幼崽。大人们更是在队里的统一安排下,把所有能够找到的麻雀窝捣毁。

就是这样,一直到我上中学时,麻雀依然很多。虽没有铺天盖地,却也是成群结队。到了秋天,高粱红了,正是麻雀大显身手的时候。天不亮,就有成群的麻雀飞向高粱地,好几只甚至十几只落在同一株高粱穗上,上窜下跳,尚未成熟的高粱米撒落一地。徬晚,它们又成群结队飞回村庄,躲在屋檐下或者大树上休息。有一年秋天,突然而来的狂风暴雨过后,中学校园里落满了死麻雀。校内高大成林的杨树是麻雀的栖息地。听说供销社食堂捡去几麻袋死麻雀,弄给职工吃了。没有听说社员谁家吃过麻雀的,都是任其腐烂或者埋掉。

那时,不仅麻雀多,其他的鸟儿也很多。除了在动物园,我见过最大的鸟是大雁,最小的鸟叫金丝雀。天气冷了,几乎一天到晚都能看到成群的大雁,排成人字形或者一字型,凄凉的叫着向南奋飞。金丝雀跟柳树叶差不多大,如果它站在柳叶上不动,你根本想不到那是小鸟。喜鹊也很多,凡是高大的树梢上,一定有喜鹊窝,人们老远就能听到喜鹊喳喳喳的叫声,老人们说,喜鹊是报喜鸟。还有灰喜鹊、楝雀、黄鹂、斑鸠以及很多我不知道名字的小鸟。叫声最好听的当属画眉、布谷鸟。夏秋季节,我家屋后楮桃树挂满了红红的果实,楮桃,人不能吃,却是鸟的美食。还有小燕子,春暖花开时,除了麻雀,就属小燕子多了。人们经常看到,成千上万只小燕子落在电话线、广播线上,大家会说,小燕子在开大会呢。老百姓都以家有小燕子为荣,一般会在门楣上方留有燕路,便于小燕子出出进进。

我上小学中学时,课业负担很轻,课余时间很多。我经常看到叔兄弟他们拿着弹弓打鸟。叔兄弟打鸟的本领可大了,一打一个准。于是我也学着,去街上皮匠摊,花两毛钱买一支弹弓,去路上找一些石子,或者自己砸石子。时时刻刻下意识地盯树梢,听鸟叫,从这棵树走到那棵树,从这个庄跑到那个庄,瞅准时机发射石子。记忆中,我竟然没有打下过一只鸟,倒是借此机会跟小伙伴们知道了不少鸟的名字。

我也见过大人打鸟。街上有一位刻章人,小伙伴们说,他打枪可准了。远远看到奔跑的兔子,举枪就打,一枪就能打中。看到他扛着猎枪,腰缠子弹袋,带着狗过来,我们会跟他看热闹。他打兔子,打黄鼠狼,也打大鸟。有一次我在县城菜市场见过有人卖打死的大雁,那大雁跟鹅差不多大,小伙伴说打大雁需要专门的猎枪。那是我唯一一次看到近在咫尺的大雁。

那时的鸟多种多样而且数量很多,没有任何保护鸟类的宣传。不过,人们从来不打小燕子,学校里老师和家里老人都说,小燕子以虫为食,是益鸟。打鸟基本上是玩乐。

大约四十年前,初次听到官方宣传,鸟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应该保护鸟,与鸟和谐相处。老家附近的侯营小学,还成为省里爱鸟护鸟的先进典型。此时,大家见到的鸟比之前少多了。到了现在,即使在农村,鸟的种类、个数都很少。偶尔还能见到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它们的家肯定不在屋檐下,因为早已没有了草屋。很多年没有看到空中飞过的大雁,春天也是难得见到小燕子,画眉好像绝迹了。高高的树梢上再没有喜鹊的叫声,勤劳的灰喜鹊很难见到,有树木医生之称的啄木鸟没有了踪影。布谷鸟、斑鸠的叫声,也是稀罕了!偶尔见到白鹭,也是屈指可数的一两只。昔日铺天盖地的鸟群,只留在老一辈人的记忆中。

最近,我突然喜欢上了“打”鸟,准确地说是拍鸟,用照相机、手机拍鸟的照片。闹市、田野、山区、森林,都去过,能够找到的鸟,实在是少之又少。我也没有找到鸟窝,不知道那可爱又可怜的鸟儿是在哪里繁衍生息的。有时候拍到斑鸠、白头翁、野鸭,看着千姿百态漂亮的鸟儿,我感到这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恩赐。可是人类却没有好好地保护它们,才四五十年的光景,人类社会得到了飞速发展,鸟却遭了殃。

我小时候生活穷,看到的鸟是一群群的;如今孙辈们生活在蜜罐里,看到的鸟成了珍稀动物;等到了孙辈的孙辈,他们还能在自然界看到鸟吗?人类应该深刻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poog 发表于 2020-12-16 09:02:54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poog
2020-12-16 09:02:54 看楼主
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十点半 发表于 2020-12-16 09:04:14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十点半
2020-12-16 09:04:14 看楼主
麻雀在8几年前真是太多了,从我记事起我妈妈就是呵赶雀的,我5岁多就跟妈妈呵雀,抬个小竹竿做的旗子领着大白狗在离妈妈几十米的另一田头就省得妈妈跑来跑去,用箩筐支个小口撒点米在箩筐里麻雀进去吃米拉绳子就被罩里面,那个年代吃麻雀肉很简单,野鸭大雁都有,大雁飞过我们地方就接近农历立冬了,它们人字队形边飞边叫,声音象我们地方方言过冬过冬,现在麻雀都少了其它鸟更少,大雁30多年没从我们地方飞过,野鸭在一个属湿地的水库时有出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弹指一挥间 发表于 2020-12-16 09:05:37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弹指一挥间
2020-12-16 09:05:37 看楼主
现在打麻雀犯法事大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深谋远虑 发表于 2020-12-16 09:06:38 | 只看该作者
5#
深谋远虑
2020-12-16 09:06:38 看楼主
韩世宁是黑社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諾篱hy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6568 | 回复:4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