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诠释汉画 静听石“语”——记艺著名艺术家、收藏家韩兰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美不胜收 发表于 2020-12-18 10:4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美不胜收
2020-12-18 10:43:25 5603 0 看楼主
韩兰成:诠释汉画 静听石“语”

文/赵京林





泱泱汉画,美在何处?这是一种强悍的艺术,表现了统一民族形成时期的豪气;这是一种生命的艺术,生死的轮回在此得到了展示;这是一种壮阔的艺术,显示了汉代人博大的胸襟;这是一种古拙的艺术,中国画的技法在此起步。

——朱存明(江苏师范大学汉文化研究院院长、文学院教授,《汉学大系》主编)

“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的骄傲,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

徐州作为汉文化之源,拥有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和汉画像石,藉此成为古都彭城的文化符号。



相声之宗汉代俳优


一“笑”成名后的韩兰成归隐故乡,重拾骨子里的最爱——诠释汉画静听石“语”。汉画像代表的是徐州的文化底色,代表的是徐州的文化特质,是徐州有历史深度、有文化宽度的标识。

如何正确深度解读这千年遗世绝响,成为韩老师走下聚光荧屏的初心和使命。这也是一位走出桑梓回归故里文化名人的时代担当,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解读汉画像石了解汉文化,熟悉彭城。

成大事者必有非凡之磨砺,韩兰成老师也不例外。

他曾是工厂职工,一个电气焊岗位“窝”了25年;

他做过大肠切除手术,折断了他驰骋篮球赛场的青春梦想;

他是上世纪中后期闪亮中国艺坛的风云人物,担任《曲苑杂坛》顾问和主持人期间,推陈出新策划了《聪明的剧务》、《新疆妹买买提》、《放驴小子》等一大批余笑绕梁的优秀作品。

若在时下,他是杠杠的“网红”,可以直播带货热销的那种。彼时,他是我们荧屏的明星,笑容可掬传递快乐的“邻家大叔”。

他人生的逆袭,来自个人的执着拼搏,更源于厚植身心的谦虚好学;总是和喜欢的事业“较劲”,精益中还要求精。



乐舞指挥瑞兽图(韩兰成先生馆藏)


他自筹资金创建了全国最具收藏规模的汉画像石馆,潜心于石,执着解读千年石画像蕴藏的汉“语”。

徐州拉犁山北麓半山坡,一座不起眼的三层楼格外与邻不同。不是楼的豪华,而是络绎不绝出入期间的文人学者。

拉犁山下的这座汉画像石馆就是韩兰成老师倾尽积蓄苦心建立起的私人收藏馆,陈列的都是他几十年来收藏的汉画像石原石和拓片,有很多是全国仅有。

如今,这座收藏馆引起众多文化名人的关注。韩老师的梦想亦如当初带给民众的快乐一样,他想让更多的人能看懂汉画像石,让汉画像石里的场景信息准确传递给大家,推广普及汉文化之渊源,古城徐州之底蕴。



马上封侯图 (韩兰成先生馆藏)


收藏馆为三层建筑,琳琅满目的摆放着各种精美汉画像石。每一块汉画像石上都刻有各种浮雕图案,无声讲述两千多年前大汉人的精彩生活场景。这里有佐证了相声起源的《汉代俳优》图、有东王公和西王母的原石、有全国仅见的《秘术百戏图》、《乐舞指挥图》,也有足球起源说的《蹴鞠图》,还有全国最长的《车马出行图》……

韩兰成说,徐州有很多地方在展示汉画像石,但都仅仅是告诉你这幅汉画像石是幅什么图,对图中的典故、所反映出的汉代的生活习俗、礼仪制度等等都不加表述。韩兰成却不然,每当他收到汉画像石和汉画像石拓片,他就会一头钻进资料书籍的汪洋大海之中,细致地研究,挖掘其文化内涵或历史典故。并发挥数十年书法功底特长,给每一幅拓片写上释文。



秘术百戏图 (韩兰成先生馆藏)


他的书法根柢金文、篆书,浸淫汉隶,出入曹全、礼器、史晨之间,采摭众家,成其博大,形成他简约萧散柔中含刚,笔势开张,形神兼俱,古朴灵动的隶书风格;根据汉画像拓片主题配以或跌宕,或娴静,或古朴的书姿,呈现更加易读易懂的图文效果,所配释文引经据典考据严谨。

韩兰成老师坦言:“汉画像石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发展史上逾两千年而不朽的艺术瑰宝,是汉代文明的佐证,内容涉猎神话传说、典章制度、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在研究中我越来越有感触,这不仅仅是我的个人爱好,更是很珍贵的历史资料。”

每一块出土的汉画像石都带着一个美丽的故事,是无言的诗、是不朽的画、是无声的歌、是不歇的舞,需要我们去解读诠释、虔诚俯听这千年的历史遗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美不胜收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560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