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才是中医养生的至高境界,没有治不好的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86516321 发表于 2021-3-1 14:5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86516321
2021-3-1 14:53:17 6987 11 看楼主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1.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2.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3.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备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4. 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5.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6.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7.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为了你的健康,你学佛吧。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8. 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9. 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10. 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乘入,此病之起因。

11.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12. 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故安心法,为卫生第一要诀。心可以主动一切。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故治病当以摄心为主。

13. 静坐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现在病可去,未来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则神明,神明则机灵,静者心多妙,观机辨证,格外敏捷,见理既正,料事益远,遇乱不惊,见境不惑,能一切通达,自无主观偏执之弊,而大机大用,由此开启矣。

14. 人在生病的时候最忌讳是嗔恚心起。这个时候一定要安然顺受,让心安定。然后慢慢调理,健康很快恢复。心安才能气顺,气顺才能除病。否则心急火上,肝气受损,加重病情。心神宁一,那浑身的血气,自可健全发挥。

心有两种,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风动,风止波息,而水不动。寂然无念,是无心心也。



15. 子时失眠,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神。

16. 睡时如有思想,不能安着,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

17. 午时属心,此时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则心气强。

18. 静养法:安坐(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齐放下,自己浑身如融化,不许用一毫气力,好像没有这个身子相似。呼吸顺其自然,心也不许它用一点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脚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气血顺畅。

19. 故求长寿无病,常强肉身。欲强肉身,当调伏精气神。欲调精气神,当拒绝扰乱之贼。欲杜此贼,当先摄心。欲求摄心,当化贪嗔痴三毒。欲化除此三毒,必学心戒。但空口言戒,无益于事,必求开慧,方不为所愚。欲求开慧,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学静坐。

20. 人有病,人还不以为有病,这就是人的最大的病。知道自己有病的人有多少呢?

21. 天天三更半夜还在网上的人,本身就是养生的大忌。包括一些所谓的名医也是这样。还有,他们的心量也是斤斤计较,试问这样的人连自己都保不住,还怎么医人呢?

22. 别贪那个小便宜,大便宜也别贪。一个贪字就含着祸。贪,患得患失会导致人得心脏病。贪,患得患失是不懂道法自然的表现。

23. 不要天天想着吃什么补阴,吃什么壮阳。记住了,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用。

24. 环境对人养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空气清新的深山老林里,会把痼疾养好的道理。因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质(负离子)会通过人在放松情况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体内部,从而滋润孕养五脏六腑,使人重新焕发活力。还有重要的一点常人并不所知,就是人不仅仅是通过口鼻来呼吸,人身体的每个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们吸取着天地的精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烟笼寒水 发表于 2021-3-1 14:53:42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烟笼寒水
2021-3-1 14:53:42 看楼主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poog 发表于 2021-3-1 14:54:16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poog
2021-3-1 14:54:16 看楼主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夜渐凉 发表于 2021-3-1 14:56:14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夜渐凉
2021-3-1 14:56:14 看楼主
此文不是中医养生的境界,是佛学的旨意,佛学的心是中医的情志,情志包括思、虑、欲、感情、等生理功能。佛学的心不是中医的心脏系统的功能性。中医的养生最高境界是养气养精,气味合而服之,补精益气。具体朮数是“饮食有节”完备体内所需卫气与荣血。人之所有者气与血耳,有气有血才能成形,才能濡养五脏六腑,才能生出各项功能性如再生、情志、运动、饮食、等生理功能。民以食为天,命性资于饮食,饮食是中医的首选,无病靠饮食养身,有病先食治,食不治再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金店老板 发表于 2021-3-1 14:57:52 | 只看该作者
5#
金店老板
2021-3-1 14:57:52 看楼主
老师,先谢谢了。这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修身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tutao 发表于 2021-3-1 14:59:05 | 只看该作者
6#
tutao
2021-3-1 14:59:05 看楼主
很好的文章,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国美 发表于 2021-3-1 15:01:05 | 只看该作者
7#
国美
2021-3-1 15:01:05 看楼主
中医是好的,问题是哪里有好中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举报不公 发表于 2021-3-1 15:01:42 | 只看该作者
8#
举报不公
2021-3-1 15:01:42 看楼主
说得非常非常好,就是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ttsf 发表于 2021-3-1 15:02:13 | 只看该作者
9#
ttsf
2021-3-1 15:02:13 看楼主
药物是一定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鸭梨山大 发表于 2021-3-1 15:03:52 | 只看该作者
10#
鸭梨山大
2021-3-1 15:03:52 看楼主
过于偏论了,身体要好是综合的。你没钱没房心态会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86516321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6987 | 回复:11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