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鸣说:鸣可鸣,非常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自知则知之 发表于 2021-6-8 15:1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自知则知之
2021-6-8 15:17:47 12102 0 看楼主
“鸣”说

文图/枫声



一星期一星期数着,茫然不觉间,又一年暑假又要到了。算计着去哪里转一圈,想到内蒙,想到西藏,想到宁夏和新疆,想到甘肃的月牙泉、鸣沙山。算计归算计,什么时候能去还是个变数,兀然独坐、神游山川莽原,忽然脑海里就蹦出这个“鸣”字来。
“鸣”是一个古老的汉字,商代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从其字形结构看,从口从鸟,应该是个会意字。
《说文解字》说,“鸣,鸟声也”;《管辂别传》说,“鸟兽之音曰鸣”。鸡鸣狗盗,蝉鸣蛙噪,鹤鸣九皋,马鸣风萧萧......篝火狐鸣,电闪雷鸣,孤掌难鸣,百家争鸣,大鸣大放大辩论......逐渐引申之后,似乎凡出声皆可曰“鸣”。
甚至驴叫也可曰“鸣”。柳宗元《三戒.黔之驴》中就有“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这样有趣的句子。
“鸣”字出名源于三句话。一是出自《论语.泰伯》的“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再是出自《史记.滑稽列传》说楚庄王励精图治“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三是韩愈在《送孟东野序》里所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后人简之曰“不平则鸣”。



人多以“鸣”为名字或笔名网名,盖取之“一鸣惊人”之志向或“不平则鸣”之情怀。
叫“一鸣”的很多。父母取的,寄托期望;自己改的,自励深深。但像“卢一鸣、朱一鸣、马一鸣、熊一鸣”等样的名字,闻之者难免会会心一笑。
也有人喜欢这个“鸣”字,但又觉得和“一”的组合被用的太多,就把“一”变成了“亦”。“亦鸣”,古雅又见谦虚,落落大方、有文化内涵多了。大学时教我们《语言学概论》的教授叫“杨亦鸣”,初闻其名,就不由得肃然起敬。
“鸣”还有“闻名、著称”的意思。“以文鸣江东”、“以其技鸣”,皆此意也。
“鸣鸭”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语。鸭子呱呱叫,有时难免惹人烦厌。那些什么场合都敢于和不厌于夸夸其谈、似乎什么都懂的人,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叫“鸣鸭”。
“不平则鸣”是一个观点,但不可以认为是一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鼓励。“鸣”可以,但最好多数“鸣”给自己听、自己看。若每“鸣”必“放”,难免要惹上麻烦,甚至是大大的麻烦。
“鸣”源于心肺,“鸣”之以口手,则为言论。“鸣”也有源于胃肠,“鸣”之以肛门,则为放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自知则知之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1210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