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邳州三个小男孩救了两名小女孩!谢谢,谢谢孩子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邳州银杏黄了
2021-9-8 18:06:03 5718 0 看楼主

自古英雄出少年!日前,三位邳州少年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教科书般地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救援,为他们点赞。






9月2日,在碾庄镇李集小学的校园里,两位家长紧紧握住校长刘贤席的手,激动地说:“感谢你们,是你们培养出这么智勇双全、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是他们,我们的孩子早就没命了…… ”







原来,8月23日下午,李集小学六年级李如意、李宇顺、李伟杰三位同学结伴去八义集镇购买学习用品。途经地下道时,眼见刚下过雨的地下道积水近2米无法通行。正想返回时,忽然听到有人呼喊救命,只见有两个女孩在水里挣扎。





见此情景,李如意、李伟杰两位同学顾不得脱衣服,纵身跳入水中。抓住小女孩后托着她,向岸边游去。不会水的李宇顺则跑到路旁寻找大人帮助。





经过10分钟的共同努力,终于将两名落水儿童救了上来,并把她们送安全到家中......







李如意、李宇顺、李伟杰奋不顾身、勇救落水儿童的英勇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李集小学召开专题会议授予李如意,李宇顺,李伟杰三位同学为“见义勇为好少年”的荣誉称号,并倡议在全镇师生中广泛开展学习活动。





三位少年的英勇事迹值得我们学习





不过





小编也要提醒





在救人时候一定要保证自己安全





让我们一起看看





怎么正确施救落水者吧





同伴落水怎么办?





若遇同伴落水,切不可盲目下水救人或手拉手救人,而应大声呼救,让附近的大人来帮忙,这才是真正在帮助同伴。





不能认为不够朋友!









不能因害怕而隐瞒!





1





不能认为自己不够朋友!





千万不能认为同伴落水,自己不跳下去救,就不够朋友!及时找大人帮忙才是救援成功率最高的方式,才是真正在帮助同伴!





2





不能因为害怕而隐瞒!





救不上来同伴也不是你的错,千万不能因害怕而隐瞒!没有救上来同伴,也千万不要有心理压力,更不能因害怕而隐瞒事实,从而导致没有及时报警或让大人知道,耽误了宝贵的救援时间。





正确救援记心间!









√ 大声呼救





碰到有人溺水,不要慌乱,第一时间要大声呼叫,找大人帮忙,同时拨打110报警,如果有多个同伴在一起,要派出一人去寻求大人帮助。







√ 寻找漂浮物





寻找身边的漂浮物抛向溺水者,如救生圈、木板等;如果没有漂浮物,也可以在书包里装满矿泉水瓶抛给溺水者。







√ 寻找竹竿或树枝





寻找竹竿、树枝等递给落水者,也可以把衣服打成绳结抛给落水者,救人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以免被拉入水中。







× 不能直接下水施救





不能直接跳下水施救,未成年人没有足够的能力下水救溺水者,千万不能下水救人,以免发生群死群伤的悲剧。







× 不能手拉手施救





不能手拉手施救。落水者力大无比,稍有不留神就会被落水者拉下水,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









√大声呼救





碰到有人溺水,不要慌乱,第一时间要大声呼叫,找大人帮忙,同时拨打110报警,如果有多个同伴在一起,要派出一人去寻求大人帮助。







√寻找漂浮物





寻找身边的漂浮物抛向溺水者,如救生圈、木板等;如果没有漂浮物,也可以在书包里装满矿泉水瓶抛给溺水者。







√寻找竹竿或树枝





寻找竹竿、树枝等递给落水者,也可以把衣服打成绳结抛给落水者,救人时要趴在地上降低重心,以免被拉入水中。







×不能直接下水施救





不能直接跳下水施救,未成年人没有足够的能力下水救溺水者,千万不能下水救人,以免发生群死群伤的悲剧。







×不能手拉手施救





不能手拉手施救。落水者力大无比,稍有不留神就会被落水者拉下水,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





特别提示:





未成年人不具备直接救人的能力





严禁下水或手拉手救援





即使采取指挥救援





也一定要以保障自身安全为前提





综合银杏融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邳州银杏黄了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5718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