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满足青少年的精神文化需求,徐州邳州博物馆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策划推出“行走的历史——邳州博物馆进学校”活动,旨在通过宣传邳州本地历史文化,加强德育教育,丰富广大学生的知识素养。
![]()
9月25号,邳州市南京路小学的学生们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上课。与往常不同的是,今天的校园有一份特殊的“惊喜”等待大家。邳州博物馆工作人员走进校园,开展“行走的历史——邳州博物馆进学校”活动启动仪式。
“这件器物呢,它叫鹦鹉螺杯,它的外形非常像鹦鹉回头梳理羽毛的形态。其实原来它是一件海螺,来自于印度洋的海螺。这个海螺经过丝绸之路,被中国的工匠打磨成了酒杯。”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学生们全面了解了邳州自隋朝以来,历史名人、丰功伟绩的故事;馆藏精品文物、动物化石的古往今来,近距离体验历史文化之美。此次活动,不仅宣讲了邳州本地的古文明知识,传递了文化正能量,更让学生拓宽了认知视野,培养他们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意识,丰富课余生活、增强文化自信。
![]()
学生苏美潼说:“鹦鹉螺杯它的机关非常巧妙,能倒酒但是一次倒得很少。好像在说:这是美酒,你慢慢喝,别喝醉了。古人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
学生徐一鸣说:“我发现我们邳州文物是非常多的,像我刚才看的青铜剑,虽然历经很长时间,剑身锈痕累累,但依然锋利。古人做的东西非常精细。我们要弘扬先辈的‘工匠精神’,习承这一精神。”
接下来,邳州文化馆还将把“行走的历史”这一活动送进全市各个中小学校园,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不断满足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文化需求。
“将继续深挖馆藏资源,建立健全‘馆校共建’机制,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为学生提供参与文物保护和公益性社会服务的平台,让博物馆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第二课堂。” 邳州市博物馆办公室主任李建伟说道。
通讯员 石东鹭 柳智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娜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