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陪旅美水杉专家马金双博士来邳州考察水杉记 | 散文 徐景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标准好人真的
2021-12-30 16:50:03 4402 0 看楼主


    旅美学人纽约市布鲁克林植物园金双博士从政府网站上找到我的电子信箱,发信来让我帮助联系一下来邳州考察水杉的事宜。马金双博士是国际知名水杉研究专家,近年来发表与水杉有关的文章十多篇,并建有水杉的专门网站;他正在进行世界性栽培水杉的调查。2000年他在北京图书馆查到一本名为《邳州水杉》的小册子,对邳州的水杉一直心存向往,当然,也心存疑惑,不太相信,在淮河以北不宜水杉生长的苏北平原上,会有如此大规模种植的水杉存在,而且是作为景观林,其百里长的公路更被称为“天下水杉第一路”。
   我虽然是看着水杉长大的,几乎与邳州的水杉树同龄,但对水杉的知识却知之甚少,对邳州水杉的分布情况也不甚了了,只是前一阵,在邳州论坛上引发的水杉大面种死亡的讨论,使我对水杉产生了特别浓厚的兴趣,也深深体会到了水杉之于邳州人的特别感情。于是忙与一相熟的有关部门领导联系。这领导虽然很感兴趣,但因为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接待,我便大包承揽过来,似乎是一种责任。再说接待他也极易,因为他反复强调这是一次普通学者的访问,不想惊动官方,一切费用由他本人负担,唯一担心的是,下飞机后不知如何来邳州,而下飞机时已是深夜,他又只能在邳州呆上一天。我说这都是小事,下飞机后的一切,全由我安排,一切OK。
   其实在他来之前,我们通了十多封电子信后,已是称兄道弟的朋友了。原因很简单,他比我只大一岁,而且都是文革后第一届大学本科毕业生。那年代的人,有太多的共同点,和太多的共同语言。所以,未见如故,也属正常。
   夜里十一点半的飞机十二点到,看着出站口涌出的一大批人,正愁不知哪位是呢,却见他已大步朝我走来。格子衫衣,牛仔裤,背着电脑包,浓眉大眼,肩膀宽宽,个头不算高大,却有着东北汉子的豪气。大手有力地握着,说一看就知是我。我说一看虽然认不出你,但再看绝对很熟。
  



   汽车进入邳州的地界,道旁已见成排的水杉。金双先生感慨道:一直在想,是什么样的理念,使一位五十年代的县长,能够在一个农业大县的土地上,广植被称为活化石的水杉树,而且在极少见汽车的年代,把那条天下水杉第一路的路面修得那样宽,宽得直到今天,也不过时。还说,像我们这些搞研究的,也就是研究一些既成的东西,再大的成果,新成果一出来,也就湮灭无闻了,而像老县长李清溪这样的为官一任,因为植树,不仅造福了一方,而且造福了后人,而且其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显其巨大和超前,就更为难得可贵了。最后他感叹:真不知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听金双博士的感叹,也引起了我的思索。是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和思想,使他当年做出如此的举动呢?其实我与今年已九十五岁高龄的李清溪老县长还是忘年交呢!当年在报社编副刊时,编发过他的许多稿件,他回邳州时,总是邀我去畅谈一番,可是我从未想问过他如此的问题。不过对此一点,我似乎也能悟到点什么,因为他每次邀谈,总离不开关心邳州发展,关心邳州百姓疾苦,并且总是能想出一些发展的新思路来。而今听了金博士的话,我突然悟到,水杉对于我们邳州来说,已不单纯是一个广为栽植的珍稀树种,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可以代代相传的精神,一种可以衣被后世的文化。
  



  车进邳州城,已是凌晨两点,本是人困马乏时,兴致却极高,金博士更被城区流光溢彩的夜景深深陶醉,说想不到印象中的穷困简陋的苏北小城,竟然如此富丽堂皇,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知这几年国内发展之超出想像的日新月异了。
   次日考察水杉的第一站,当然非人民公园莫属。金双博士下得车来,就为满园粗大挺拔的水杉林和气势恢宏的汉代风格的园门赞叹不已。大家绕园一周,并不时拍照。金双博士见到高大的棕榈树也啧啧称奇,其实现在南树北种已成时尚,这几年搞城建,大半的树木都是南方的珍稀树种了。金双博士随机又挑选了一棵大水杉,用测高仪和皮尺,量出树高和胸围,说虽然树高没有超过三十米,但在如此土壤条件下,载种得又是如此密集,已属难能可贵了。
  



   此后又去桃花岛,六保河,彭河,沿河成排的水杉皆让让金双博士激赏不已。而徐塘发电厂附近成片的若古代庞大兵阵的水杉林以及去戴圩路上的道旁景观林,更让他击掌叫绝不已,连呼壮观。其实更为壮观的,还是天下水杉第一路。汽车在邳苍公路上飞驰时,金双博士不时让车停下拍照。他还特意选了几片今夏枯死的水杉,作实地考察。而道路两旁,正在施工开发的工业园区,也让金双博士开足了眼界,领略到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中午由陈楼的平秀安排在沂河酒家吃大沂河的杂鱼和小麦煎饼,也让他大快朵颐。此后,看陈楼的果林,看华沂闸的号称苏北王的水杉树,接着去港上银杏园。看到大银杏树成为商品,成批运往外地,身为植物学家的他,多次拍照,说从未见过如此的壮观。还说,他是东北人,东北林业本来很发达,却不如地处平原的以种粮为主的邳州木业发达,真是值得思考的现象。
   第三天一大早,又与多管局的专家们,作了学术交流。他放了自制的学术报告幻灯片,讲解了世界水杉分布的情况和研究的现状,令我们大开眼界。因为时间关系,他只演示了三分之一的幻灯资料片,其中水杉盆景的制作,对大家极富启发性。在去机场子的路上,他又将余下未放的幻灯片一一放给我看,并将他的三篇主要的关于水杉的论文复制给了我。虽然相处只是不到两天的时间,我却从他的侃侃而谈中,领略了植物学的神奇和美丽,也领略到了水杉的神奇和美丽。
   机场上依依惜别时,我们紧紧拥抱。是的,相处虽短,此后再见益难,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友情的美好美妙。
   陪金双博士考察水杉过程中,有些细节颇值得一记:
   金双博士关于水杉大面积枯死的解释是:水杉是偏酸性土壤植物,而邳州的土壤则是偏碱性的,由于道旁水杉修水泥路面时,既填死了水渠,又使用大量石灰,在天气大旱的情况下,地表水份下降,而下层盐份上升,碱性成份加大,不适宜水杉生长,因此枯死更是必然的了。
   徐州报纸报道华沂闸水杉树龄高达七十年,金双博士以为不然,因为人工栽植水杉也就五十多年历史,至于为何这儿只有孤零零一棵水杉,倒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至于这棵水杉为何如此粗大,那是因为单独生长,又在大河边,自然条件好。金双博士还在树下拾到了水杉的种子,让大家倍感稀奇,连那位当地的妇女都连说“头一次看到水杉结种”。
   金双先生极客气,本来住宿费是记好帐了的,他却在临走时自己结了帐,并说自己没给邳州人民做些什么,绝不对再添负担。一路上,无论加油,还是用餐,他都争着付款,付款不成,感动不已,反而让我们感到不好意思,因为我们的招待都是太平常,他却说我们五个人的一顿饭在美国够二十人吃的。去多管局,走到楼下,他去商店买了两瓶绿茶。在多管局介绍完走时,不仅桌上的香蕉桔子没动一下,甚至连一口水也没喝。当时他的名片夹里名片不多,有一位科长没得到,到飞机场时,他从票夹里摸出一张,特意让我带给他。
    金双先生回美国后,来信特别交待要感谢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邳州支公司总经理徐景峰先生,是他派司机索强去飞机场接送金双先生,第二天,他又亲自驾车陪金双先生在邳州城乡考察,与金双先生亦相谈甚欢。

本文作于2006年11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标准好人真的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440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