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住涧下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文面书生 发表于 2022-3-13 12:1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文面书生
2022-3-13 12:15:46 7667 2 看楼主
家 住 涧 沟

文/翟希仲

涧沟村位于铁富镇西南、艾山东麓、人民新渠以西,南与邳城镇艾山村接壤,是一个人口超过五千的较大行政村。

涧沟原名涧下沟,因村坐落在艾山东麓,艾山雨水顺势从村庄流过,日久形成了数米深的沟壑。村庄就在沟涧下游,这应该是涧下沟村名的由来。



记得小时候,村外村内沟涧仍在,村西本是黄沙土壤,雨水冲走地表沙层,形成黄土沟壑尤为壮观:深三四米,两侧坚硬的黄土不生花草;地面上的黄沙被雨水冲进沟底,再顺流向东,穿过村庄,流进村东的小河。

那时,每当雨季,山水便卷着村西田里的黄沙,自村内各家门前流过,黄沙在水流的翻滚中沉积,门前就会形成小小的沙沟。最难忘的是,每次的雨后,河中的小鱼小虾也会顺流而上,顺着沙沟,游到每家门前——幼小的我们便筑起沙坝,捕捉鱼虾,或捞起滴水的细沙,随心所欲的滴成高楼大厦,儿时的欢乐与惊喜,在那门前的小水沟流淌,也烙下了梦里对儿时半饥半饱的记忆。






慢慢长大,从村子走出读书,又工作村外,在村里呆的时间逐渐变短,每次留意村子时,却发现村子都是在变化——是的,铁富无时不在变化着:先是村西的艾山不再有人砍柴、采石,山里修建了很多景点,湖水面积变大,也变得更美了,游客多了起来;夏季的雨水也不再从村子穿过;村中一幢幢小洋楼拔地而起,村外工厂比比皆是。田中的水稻、玉米、小麦,逐渐被银杏、桃、梨等旅游观光农业替代,形成了以艾山周围为主体的“万亩桃园”。而今,250省道东侧的“时光隧道”还上了央视,黄金季节时,景区里游客摩肩接踵。我的村子美了,铁富的名气大了!



多年了,同事们大多去了县城居住,而我还是住在涧沟,不是县城买不起房,而是确实舍不得涧沟,舍不得离开铁富:这里不仅有年已八十的爹娘,那春柳、夏荷、秋蛩、冬雪,都会形成幅幅美图,汇成曲曲乐章,唤醒沉睡的记忆,也嵌入未来的梦里。我知道,随着年龄变大,更加爱恋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我离不开我的村子,离不开我的铁富。



今年清明,族中三哥回家祭祖。三哥自青年外出,至今已经三十多载——因其父母故世早,无有牵挂,便很少回家。据说在外混的不错,有车有房,儿孙也在南方落户了。闲聊之中,三哥表示要回家,我问及原因,他说:那时离开家乡,是因为生活所迫;自己是铁富人,家在涧沟,在外漂泊这么多年,总有浮萍的感觉;现在家乡变化这么大,也应该回家做点事情了;再说,家里这么美,还真舍不得家呀。我说,你描述一下现在的铁富吧。他稍微沉吟了一下,张口说道:

有山有水,如诗如画;可工可农,宜商宜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黑白踏刃而起 发表于 2022-3-13 12:16:06 | 只看该作者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虎骨汤 发表于 2022-3-13 12:17:08 | 只看该作者
板凳
虎骨汤
2022-3-13 12:17:08 看楼主
我姥姥家在艾山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文面书生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7667 | 回复:2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