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自传」苦羊寻草记之二十七:初为人母和初办展览|楼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女壹号 发表于 2022-5-21 15:4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女壹号
2022-5-21 15:49:45 4335 0 看楼主




八三年的七月特别的闷热,那一个月过得好慢啊!
我出院后住在婆家,由于身体极度虚弱,只要坐起来就满身大汗,连孩子都抱不动。一天要换多次衣服。在医院打了那么多天的水,奶水也没有,儿子只好牛奶喂养。
当年有个科学喂养的说法,我们就按照书中的配比稀释牛奶,二分奶,加一分水,三个小时喂一次,醒了不到时间也不给吃奶,就喂水。结果是一个多小时儿子就醒了,不断地哭,我们就喂水,他转过头去不吃,就硬塞给他喝,真是作孽,结果满月时称了一下,才长了一两!
由于我身体太弱,力不能支,我婆婆就每天桂圆烧鸡蛋、老母鸡汤、鱼汤、甲鱼等烧给我吃。可天气热,味口没有,吃不下去啊!我的刀口也恢复得不好。
满月后,我又搬去我母亲家住了一个月。天气更热了,可我受不得风,而儿子在那哇哇地哭叫,母亲只好在我床边放了个落地扇,对着墙吹。当我能睡二、三个小时之后,醒来我半个身子动弹不得了,左边的腿又凉又麻,母亲吓得又把落地扇撤掉。
两个月来,把两个家庭折腾得不轻,此后,我们回到了自己的家。
我的症状是内分泌紊乱,激素不平衡,肠胃功能低下,表现为头晕目眩,浑身没有力气,头发掉得几乎禿顶,长期拉肚子也治不好,那时也不知是否产褥热的后遗症。西医看不好,就请四院的何院长看中医,而且每月都去打黄体酮。







儿子还是白天夜里时刻哭,小便特别多,我们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到了一百天,头都不大能抬起来。
之后,我们就请南京出差的人带奶糕回来,与牛奶一起煮得稠稠的喂他。奇迹发生了,也不大哭了,睡眠多了,日见壮起来,我们才知道生生地饿了他那么久。
儿子三个半月的时候,穿上了花棉袄,当他又抬起左手想去吃时,发现了花袖子,于是就看啊看,忍不住了,把袖子在嘴上碰了一下,又抬起胳膊看起花来,他是不是有思想了呢?从此以后,无论递给他什么吃的东西,他都要放到鼻子上闻一下,才送进嘴里。我们都很好奇,我母亲说,没见过这么小的孩子会有这种举动。
每当林又出差的夜晚,只有我和儿子住在家里,我似乎就有一种恐惧感。当这种习惯性的恐惧心理又产生时,我感到与过去又要上夜班的心理一样。可见在那十五岁幼小的心灵上种下的畏惧熬夜的根子是多么地深啊!
我的身体仍旧很差,头晕目眩,直想呕吐,心力衰竭。后来,我婆婆去找了胎盘,切成块状,在铁锅里烤干,装在罐子里让我长期服用。
林急了,在药房里听说吃中成药乌鸡白凤丸好,结果连续给我吃了几盒后,元气开始恢复,身体逐渐好起来。
这时我们儿子已经长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小胖孩。咿呀学语,躺在床上听到外面狗叫和驴叫也学着叫,让人捧腹大笑不已。
我心中只装了孩子,狭窄得一点空隙也没有,这种爱孩子的程度以前大概也嗤之一鼻吧。但我确实产生了一个做母亲的感情。每当我看别人的孩子在哭或在笶时,都会同样产生焦虑和开心,我越来越像一个妇道人家了。
儿子半岁以后的一天,我的心友玛丽来了,她对我沉下心来竟然在家呆了半年多,连电视也不看感到惊奇,她那么爱孩子的都不及我!
经历了艰苦的八个月,我终于上班了。每天早上把孩子送到王陵路的母亲家,晚上,我们去母亲家把孩子带回湖滨新村自己家中。
母亲的辛苦,父亲的溺爱和两个妹妹的关照,使儿子得到了充分的爱,然而他也表现得极富感情,每天上下班的路上,他嘴里嘟噜个不停。眼泪多极了,不大声哭,好像遗传了我们俩人的敏感。但林说他是酸小子,以后没有大出息。
在我们有了新的小生命刚刚两个月,林的雕塑作品受到了江苏省美术院的关注,当时的徐天敏馆长邀请他在省美术馆举办个人石雕作品展。
那年头还是计划经济的年代,展览全是免费的,是对艺术成就的认可和荣誉。在省里举办个人展必须具有省美协会员才有资格,可林连个市美协会员都不是,但徐馆长认可了林的艺术水平。







八三年九月二十四日,林的石雕个人作品展正式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147件作品被展出,这是江苏省首次为个人举办的石雕展览,展览至十月九日结束。
省内外许多著名人士和记者都参观了此展,由于他的作品构思和风格新颖,内容较丰富,受到了艺术界前辈的一致赞誉。林的公司也十分重视和支持,给他放了假,还报销了来回车票。
此间,徐州著名画家江苏省美协会员程大利先生在宁参观后,即用毛笔向徐州美协写了一封推荐信,信中称林吉南同志非常有才华,推荐他加入徐州美术家协会,以利于加入省美协。
林回徐后曾去市美协一趟,办公室空空无人,从此他将推荐信束之高阁。
此后,国家最顶级的美术刊物《美术》刊登了他的作品。接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即给他发来了《录取通知书》,通知他到学院进修二年。
他拿到通知书后,竟说:“我到了那能当老师!”







听起来有些狂,但那个年代,文革后搞雕塑的很少,且过去的老一辈雕塑家主要是以做具象作品为主,象他那样将石雕做成大写意,集抽象和神似为一体的还没有,他很有自信。再说我们儿子才出生不久,他也舍不得孩子和家庭。
林那时早已将石雕艺术溶进自己的生命之中,因而给儿子起的名字叫:林石,大家都叫他小石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女壹号 当前离线
高级会员

查看:4335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