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汽车智能化成主流方向,车企的“摇钱树”竟然是卖软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小小的鼻祖 发表于 2022-6-5 15:4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小小的鼻祖
2022-6-5 15:49:52 3826 0 看楼主
在两年前,也就是2020年8月20日,广汽蔚来创始人廖兵曾冒行业之大不韪,曝光旗下产品HYCAN 007的BOM清单,表示产品硬件方面的综合利润不会高于1%,未来的盈利将会由软件来实现。一时间,广汽蔚来赚足了眼球,被消费者所熟知。正当所有人都期待广汽蔚来能够在软件上搞出点“新花样”时,廖兵出走的消息再次让广汽蔚来回归到了“造车”的老路。




与此同时,当初高喊“软件定义汽车”的新势力车企或传统车企,几乎都是安分地专注于造车业务,尤其是如何完成电动化转型。不得不承认,“软件定义汽车”势必会成为汽车行业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因为这背后恰恰是顺应“新四化”中的智能化。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要想全面实现汽车行业智能化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新势力”的“摇钱树”

从目前全球汽车行业来看,特斯拉作为软件付费的先行者,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在“软件付费”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据相关人士透露,特斯拉Model 3的毛利润可能有20%,净利润为10%。换句话说,每卖出一台特斯拉Model 3,特斯拉就能赚2万元左右。然而,特斯拉每卖出一套FSD就能获得7万元以上的利润,美国市场或更高。据了解,截至2019年年底,FSD已经为特斯拉贡献了超过10亿美元的营收。




在看到了特斯拉凭借着软件赚“大钱”之后,不少车企都开始不淡定了,这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可惜的是,从现阶段国内车企的表现来看,只有寥寥几家车企能够在软件付费领域上收获成效,如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




对于“软件定义汽车”这一方式,很多人对特斯拉的认知还停留在自动驾驶层面。可惜的是,特斯拉在“软件定义汽车”中,除了向用户提供自动驾驶以外,还提供了车载娱乐服务包、百米加速能力升级包、后排座椅加热等等。换句话说,在“预置硬件+软件付费激活”的逻辑下,特斯拉已经为车企自主卖软件打开了新的“局面”。




不过,对于特斯拉这种盈利方式,笔者至今还没有看到真正的发展前景。从某种程度来看,上述关于特斯拉提供的产品功能中,除了自动驾驶以外,大多数都是让车主为常规功能额外掏钱,因此笔者认为特斯拉距离真正实现“软件定义汽车”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憧憬“软件定义汽车”时代

至于笔者想象中的“软件定义汽车”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可以借鉴一下智能手机来展开想象。智能手机时代离不开两大操作系统,分别是安卓和苹果iOS。或许连乔布斯都不会想到,目前的智能手机除了具有触摸屏幕以外,还可以通过安装APP的方式来实现一些功能,比如说微信带来了即时聊天、淘宝等电商平台为购物带来了便利等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功能是第三方根据操作系统的发展衍生出来的。




通过智能手机的发展,我们可以预测,随着汽车智能化的不断发展,车企可以通过搭建平台的方式来丰富车辆的功能以及实现更多的利润。对于“借助操作系统搭建软件平台到底能够带来多大的收益”这一问题,无论是苹果,还是谷歌都讳莫如深。不过,根据APP开发者提供的数据显示,苹果和谷歌2020年在软件平台的交易额分别为640亿美元和350亿美元,按照平台30%的抽成进行计算过,苹果和谷歌的利润大概在190亿美元和105亿美元。




至于为什么笔者会认为在短时间之内想要过渡到“软件定义汽车”时代很难,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条件还没有成熟。比如说,汽车用户与手机用户的数量存在较大的差距。众所周知,手机APP丰富以及开发者众多,离不开手机终端数量庞大,抛开苹果和安卓商店不论,各主流手机品牌应用商店里活跃的用户几乎都是以亿作为计量单位。




相比之下,手机终端庞大的用户数量是所有汽车品牌无法企及的数量。与此同时,在高级别的自动驾驶落地之前,车端的应用生态,多少还是个伪命题。

总结

不可否认,在“新四化”的加速推动下,“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终将来临,但是在用户群体、硬件设施等仍处于初级阶段时,车企方面需要不断强化产品的性价比,从而形成更大的用户基数,便于后续“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小小的鼻祖 当前离线
初级会员

查看:3826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