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文实录丨2021年徐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申悚 发表于 2022-6-14 08:25: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申悚
2022-6-14 08:25:27 4677 0 看楼主
5月26日上午,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1年徐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为本次发布会全文实录。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加徐州市生态环境局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是通报2021年徐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我是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华。与我一起发布的是,徐州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监测和信息处处长王洪敏同志。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还有来自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徐州广电传媒集团和《中国环境监察》杂志社的记者朋友。

生态环境部门的主责是生态环境保护,跟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些政策、形势、进展和知识,老百姓都很关注。近年来,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徐州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徐州,正在从蓝图变成现实。在此,我向前来参加此次新闻发布会的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正是因为有你们长期以来的宣传引导,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关爱、关注,才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理解支持。

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在省生态环境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视察徐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坚定不移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以减污降碳为工作主线,以源头治理为根本策略,强化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突出抓好水气土废协同治理,积极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积极进展。

2021年,市区优良天数289天,同比增加29天,优良率79.2%,同比提升8.2个百分点;PM2.5浓度42μg/m3,同比降低16%,两项指标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一,是我市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全市44个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86.4%,同比提升4.9个百分点;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同比改善。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现将徐州市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发布如下:

(一)城市空气质量

依照空气质量指数(AQI)统计,2021年,徐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的天数为289天,较2020年增加29天;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9.2%,较2020年上升8.2个百分点。

2021年,徐州市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为75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为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NO2)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CO)日均值第95百分位浓度1.2毫克/立方米、臭氧(O3)日最大8小时平均第90百分位浓度156微克/立方米。与2020年相比,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浓度下降较明显,分别下降9.6%、16.0%和3.1%,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碳(CO)浓度分别下降10.0%、8.6%和14.3%。

(二)水环境

(1)集中式饮用水源

2021年,徐州市在用市级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骆马湖窑湾和小沿河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的要求,水质达标率为100%。

(2)地表水

2021年,徐州市地表水50评价断面(垂线)中,达标断面42个,达标率84.0%。徐州市地表水入境断面达标率为41.2%,出境断面达标率为88.9%。全市44个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86.4%,同比提升4.9个百分点。

(三)声环境

2021年,市区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一般,较2020年下降0.8dB(A);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声源是社会生活噪声,其次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声环境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100%、夜间达标率95.3%。被测道路交通噪声昼、夜均达标。

(四)放射性及辐射环境

2021年,徐州市环境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能达到相关国家标准限制要求。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各项指标均处于本底水平,符合国家辐射环境质量标准,无明显的附加剂量。

(五)生态环境

生态遥感监测结果显示,徐州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在52.8-63.44之间。全市生态环境整体评价等级为良,植被覆盖度较高,生物多样性较丰富,适合人类生存。

下面,请记者朋友提问。

答记者问



问题一:2021年,PM2.5和优良天数两项指标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且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一。其中,优良天数比率指标,首次摆脱全省垫底的局面。请问我市有哪些具体做法?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以高目标引领、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实施,紧紧咬住年初目标任务不放松,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PM2.5和优良天数两项指标均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且改善幅度均居全省第一。市区优良天数289天,同比增加29天,优良率79.2%,同比提升8.2个百分点;PM2.5浓度每立方米42微克,同比降低16%。

主要做法有:一是聚焦协同治理。按照“源头替代、过程管理、末端治理、精细化管控”的原则,围绕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面源、强化执法监管和臭氧污染天气应对等6大项工作开展协同治理。在全省率先对涉VOCs企业以及涉VOCs排放的户外施工提出错峰、错时生产作业。2021年4月-10月,连续7个月均实现PM2.5浓度同比改善,臭氧首个超标天较2020年推迟24天,臭氧超标天数26天,超标天数较2020年和2019年分别下降了33.3%和61.2%。二是聚焦源头治理。开展VOCs产业集群“回头看”、重点行业清洁原料替代及深度治理。对8个产业集群中的940家企业整治情况开展“回头看”;完成15个行业159家重点企业源头替代,16家企业纳入首批低VOCs替代示范企业名单;先后建成5个“绿岛”项目。三是聚焦重点治理。在完成电力、钢铁、焦化、水泥等“四大行业”转型升级基础上,开展“四小行业”专项整治,先后完成43家砖瓦、52家玻璃、239家铸造、29家石灰窑企业的分类整治任务,全力压降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同时,强化秋冬季污染防治,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及时研判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动态更新“两张清单”,3024家企业纳入应急减排清单,114家企业、226家施工工地纳入秋冬季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清单。四是全面强化扬尘污染治理。推进完成42个智慧工地示范片区建设,深入开展“清洁城市”行动,推动制定保洁水平提升方案。五是深入抓好移动源污染治理。淘汰老旧柴油货车7268辆,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全面加强日常监管,实施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202.5万辆、路检机动车1.09万辆,入网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1.39万辆,并全部纳入管理。



问题二:想了解一下徐州市水环境的情况,今年我们生态环境部门将采取那些措施?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2021年,我们强化“三水”统筹,聚焦“保Ⅲ增Ⅲ”攻坚战,推进南四湖水环境整治,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完成首次城镇区域水污染平衡核算,筑牢水生态环境保护网。全市44个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86.4%,同比提升4.9个百分点;7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100%,水环境质量同比改善。

2022年,我们将推进“水污共治”,强化水利工程与水环境质量提升有机结合,高标准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推进水环境质量再提升。一是推动重点断面进位争先。对沙庄桥、下楼公路桥、雍水坝、官庄闸和铜山贾楼桥等国省考重点断面分类施策,加强工业污染源管控,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强化劣质支流及闸站污水治理,加强河道保洁和生态清淤。组织全市12个不能稳定达标的国考断面,按照“一断面一方案”的要求,编制可操作的整治提升方案。二是推进“四个全域”。抓好全域设置河长、断面长,全域设置市县区域补偿水质监测网、全域推进分布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域落实市县断面补偿机制。三是抓好八项重点举措。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离田综合利用、农田退水示范区建设、池塘养殖生态化改造、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业园区污水提升、生活污水处理厂管网完善、港口码头船舶污染防治。四是建立监测预警溯源整治机制。出台断面监测预警溯源整治工作规定,通过溯源监测查明污染来源,对溯源监测成果交办落实,组织相关方面采取有效治污措施,消除污染影响,对整改后问题反复出现的,按程序进行约谈和区域限批。五是压实各级断面长责任。在现有市、县两级断面长基础上,全面建立镇村级断面长,增设南四湖通湖河流断面长,推动各级“断面长”与“河长”保持一致,将断面,水环境质量改善情况纳入断面内各级河长履职范围,推动各级断面长,保障地区水污染防治方案、资金、项目、责任的“四落实”。



问题三:我市是全国“无废城市”的首批试点城市,请问我们在危险废物处置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2021年,我们持续巩固“无废城市”试点成果,不断强化危废全过程监管。一是加强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管,完成危险废物视频监控云平台建设,全市1194家企业纳入危险废物平台监控系统。二是对全市废矿物油、废铅酸蓄电池等危险废物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纵深推进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三是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危废处置难题,建设完成3家集中收集贮存试点的“绿岛”项目。同时,全力以赴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狠抓医废应急能力建设,在应急状态下集中隔离点、封控区产生医疗废物由协同处置单位处置,定点医院和医疗机构医疗废物转运处置由市危废处置中心保障。

2022年,我们将以更高的标准加强危险废物的环境管理工作。一是加快完善固体废物治理体系。以排污许可为抓手,大力推进产废单位申报登记。摸清一般工业固废管理底数,强化危险废物源头分类管控。从源头削减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同时,对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进行评估,不断提升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二是以“绿岛”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精细化管理。建成危险废物集中收集体系,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单位与省级系统实现全面联网,实现危险废物申报、收集、转运、利用、处置一体化服务,建成全程可追溯的监控体系,有效防范环境风险。三是强化生态安全和环境风险协同管控。深入推进危险废物、核与辐射、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进一步完善建设项目环保和安全联动机制,督促企业开展重点环保设施和项目安全风险辨识。


主管:徐州市生态环境局

主办:徐州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申悚 当前离线
初级会员

查看:4677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