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邳州创新积分管理激活社会治理 村民把村里事当成自家事 □ 本报记者 王岩 通讯员 贾华亮 “主动参与公共空间治理,10分;开展志愿服务,5分;为村级发展提供‘金点子’,5分……”在邳州市铁富镇育才村的公告栏,一张积分明细表见证了当地为推动基层治理所作的努力。凭着参与村里的多次公益活动,老党员顾荣新用300多个积分,兑换了毛巾、洗衣液等奖品。“我们不图这些东西,一心想为家乡发展多作点贡献。”顾荣新说。 实施积分制,是邳州为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水平的创新举措。去年以来,当地以“小积分”激发“大动能”,推动广大党员群众“身子沉下去、服务提上来”,不断完善“党委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的“抓管带”机制,努力形成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按照积分规则,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公共空间治理等八大类项目,均可获得相应积分兑换奖品。同时,根据支部、党员和群众的不同情况,可以获得相应表彰奖励。比如群众中的“积分达人”,可以优先推荐为“最美邳州人”“劳动模范”“最美志愿者”等。 “积分不是目的,主要是对大家有个激励,把人心聚起来,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港上镇十房村党支部书记杜学富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有了大事小情,大伙都会一起商量,主动性被调动起来,不少人把“村里事”当成了“自家事”。 年近六旬的港上镇十房村村民范向前在村里的辈分高、办事公道,村民们都很信服。前段时间,两户邻居因为树木砍伐问题吵了起来,甚至闹得要报警处置。范向前听说后,主动当起“和事佬”,很快平息了两家人的怒火。在老范看来,能给村里办点实事,自己心里很高兴。“村里给评分,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我们的认可。” “只要社区一声招呼,我一定前来报到。”运河街道桃花岛社区居民朱琳是个热心肠。作为社区邻里互助志愿队的一员,朱琳几乎每天都参与社区执勤。疫情防控期间,她一早就到岗,一直干到晚上七八点钟,从来没有怨言。看着自己积累的400多个积分,朱琳觉得很值得。 为更好地用好积分手段,运河街道还和部分商家联手推出积分通券,居民们凭着积分可享受消费优惠,让奉献有所回报,把实惠留给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