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2023年江苏知识产权局系统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总结过去五年和2022年工作成绩,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 会议现场 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沈海斌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省纪委监委派驻省市场监管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李三顺出席会议,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省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局长支苏平作工作报告。 据悉,过去五年,江苏全面提升了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全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0.4件,增加了28件,持续保持全国省区第一;有效注册商标量达269万件,翻了两番;地理标志总量达494件,增长56.8%;集成电路布图设计9141件,增长10倍;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超1000亿元;各类知识产权人才超9万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县域、园区、企业、高校和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等多项工作位居全国首位,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全国领先。 近年来,江苏已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在全国率先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率先推进“1+13+N”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率先探索“苏地优品”地理标志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等,成功打造了中国(无锡)国际设计博览会、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等国际合作平台,先后承担国家13项知识产权领域改革试点任务,27项创新举措在全国推广,为强国建设贡献了江苏智慧。 据介绍,过去的一年间,江苏稳步推进“五区五高”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知识产权主要指标逆势上扬,为全省经济回稳向好、切实担起“勇挑大梁”重大责任作出了贡献。全省10个城市、34个县域、20个园区获批新一轮强国建设试点示范区域。改革创新成果丰硕。新承担纠纷快速处理等5项国家创新试点任务,信用监管等3项创新试点验收获评优秀,“知识产权交易融资服务运营平台”获时任省委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南通、淮安、扬州等地11个案例入选首批全国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 2022年,江苏知识产权综合立法实现新突破。省人大公布实施全国首部省级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地方性法规——《江苏省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地理标志立法、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行政保护取得新成效。开展奥林匹克标志、专利商标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全省共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5266件,查处侵犯奥林匹克标志案件223件,3件案件入选全国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十大典型案例。联合省法院建立诉调对接、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机制,调解各类知识产权纠纷6139件。协同保护取得新进展。省和无锡、泰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国家局验收投入运行,邳州快速维权中心获批建设,全省保护中心专利预审服务实现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全覆盖。推荐南京、苏州申报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支持5个市、县、园区创建省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7个设区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国家绩效考核优秀,全省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位居全国第一。
会议现场 此外,2022年,江苏还深入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稳步推进专利开放许可试点,布局建设10家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高校院所转让专利6553件,122项专利技术达成开放许可。省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取得重大突破,支持3840余家中小微企业获得融资近500亿元。 根据会议部署,2023年江苏全省知识产权系统将做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助力科技自立自强,更大力度提高创造质量;二是强化法治保障,更严标准提升保护效能;三是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更高效率促进转化运用;四是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更广领域优化服务供给;五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更高水平推动交流合作;六是强化人才支撑,更实举措加强人才教育培养。 会议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举行。省知识产权局处级以上干部、所属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南京工业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主要负责人,省发明协会、省专利代理人协会主要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设区市知识产权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县(市、区)知识产权局主要负责人;各设区市所在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知识产权工作负责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维中心、维权援助中心主要负责人,国家和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主要负责人等在分会场参加会议。(苏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