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荣耀与磨难——张元栋创办邳州电大纪实之四:惊动上层|不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yvrybelruy 发表于 2023-1-21 19:2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yvrybelruy
2023-1-21 19:29:39 4990 0 看楼主

美国物理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时间就是生命,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张元栋抓住被挨整的时间,查找国内外远距离教育资料,撰写了《远距离教育学》,增强了坚守电大办学毅力,坚定了坚守斗争意志。书法家肖国壮为他书写了五个大字的横匾,“居高声自远,”悬在办公室的上方,每天看着它,呼唤精神,鼓舞斗志,越看越有劲。
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
1988年金秋,张元栋收到北京中央电大邀请函,喜出望外之时,他拿着邀请函去运河师范请教程老师。
在程老师的建议下,去求见副市长朱广生同志。朱副市长说:“你拿着邀请函去找校长,他说不同意,你让他来找我。”张元栋按照朱副市长的话做了,校长找到朱副市长。朱副市长说:“这是件好事,解放以来,邳州有几个人参加过国际会议,这也是邳州人的骄傲,让他去,开完会,他还会回来的。”校长通知张元栋去北京出席国际远距离教育研讨会。
张元栋犹如鱼儿得水,鸟儿出林,在国际大舞台上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焕发了青春,点燃了积压在内心的烈火。在大会上,他交流的论文题目是《农村是电大的广阔天地》,受到与会者欢迎。此文转载在1988年第12期《中国电大教育》上。
此次大会聆听了外国专家远距离教育研究成果,还接触了外国人的生活习惯,还有幸地邀请了国外代表和国内代表参观中南海。张元栋听到消息激动不已,朝思暮想的中南海神奇般的就在眼前了。此时的张元栋内心想起了忍受多年的冤案,他要一吐为快,连夜写一封人民来信,告知中央领导,文革后期的冤假错案还在蔓延。
信写好后带在身边,进入中南海。发现现任领导人驻地和原领导人的驻地是隔开的,忽然发现墙上悬挂着检举箱,张元栋随即将信投进检举箱,内心宽舒了许多。
一石激起千层浪。
张元栋回到邳州,大街小巷都在传着张元栋进京告状的事,而且告到总书记那里,胡耀邦总书记的传真传到正在开会的邳州市委常委会上。会议立即停止,对传真内容进行研究,
一、成立落实张元栋提出的问题专案组。
组织部部长任组长,宣传部部长任副组长,
二、向党中央及时汇报落实的情况。
某领导找张元栋谈话,首先责备张元栋不该向中央告状,有问题在地方解决。张元栋回答说:“我是电大管理站长,学校工作组整我三年了,不让我工作,我写了几十封信上访,哪位领导出面协调了?”
“组织上没有免你的职啊,”
“有职无实,学校三年未招生,我能不急吗?”
“组织上也没有定你贪污,你冤什么?”
“财政局,审计局都出证明,我没有贪污,‘学校工作组’却抓住不放,这给我精神造成多么大的危害,在学生中我还能工作吗?”
“你调出来工作不行吗?”
“电大是我在艰苦的条件下创办起来的,我对它有感情,调到哪个单位我也不去。再说,我这次参加国际远距离教育研讨会,学了很多国内外办学经验,我要把邳州电大办成国内一流的学校”。
这次谈话虽然是协调、摸底,却埋下了隐患。
张元栋回单位后,仍然整理他的《远距离教育学》书稿,以此忍受着种种压力和屈辱。
忍耐是一种品质,是一种力量,是一种胸怀,是唯一真正使人的梦想变为现实的根本。张元栋发扬张族百忍堂记的传统,一忍再忍。  
忽然有一天,从市委大院传来消息。市委常委会上研究张元栋工作问题,常委中有一位号称“个性强”的同志提出:“此人不可用,他好告状。”省人事厅下派的李福恩副书记摇着党章说:“告状是一位党员的权利,党章有规定,党员有意见,可以直接告到中央。”个性强的同志拍着桌子说:“那也不能用!”二人争执起来,常委会就此结束。
后来针对张元栋工作问题,常委会又研究多次,仍未落实。
再后来,市委主要领导为了挽救电大事业,紧急受命于组织部。组织部经过调查,将“电大工作组”的三人调离,同时还调出其他有关同志,通知张元栋负责电大一切工作。据说“学校工作组”的几人病倒了。由此,内斗四年的电大转入稳定时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yvrybelruy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499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