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在“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上下功夫,即建设区域经济中心、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教育文化中心、打造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打造双向开放高地。 如何建设区域经济中心,会议提出,要聚焦高质量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总定位总要求,在建设区域经济中心上下更大功夫,到2025年,徐州将建设成为万亿级城市。 实现这一目标的底气是什么?又将通过哪些路径实现? “1号工程”跑出“加速度” ![]()
一年春作首,万物始争春。近日,记者走进长城汽车核心零部件邳州基地的生产车间,企业上下正在为今年的开门红做准备。在首条装备完毕的新能源汽车变速箱生产线上,机械臂、流水线正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技术人员也在为即将投产的设备继续调试。作为招商引资“1号工程”,也是我市重点打造的343创新产业集群中的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长城零部件承载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
“从2022年2月19日签约落户邳州,到11月8日首条生产线投产,用时仅9个月,这也打破了行业内的速度。今年我们销售预测是30万套至40万套新能源混动变速器。”蜂巢传动科技邳州公司总经理姚小宁告诉记者。 ![]()
长城汽车核心零部件基地是全市产业项目建设速度的示范标杆。百亿项目长城汽车蜂巢传动邳州公司首台DHT混合动力变速器成功投产。该项目不到9个月时间实现了首台混动DHT设备下线,刷新了“1号工程”项目建设“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纪录,彰显了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的“徐州速度”。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这离不开服务专班的全力保障。 记者从邳州高新区了解到,从项目签约后,服务专班24小时服务在一线,积极协商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难题,今年他们将继续发挥好服务专班的作用,持续服务好项目的收尾工作。下一步,他们将转班到今年新签约的项目,为新项目落地做好服务。 ![]()
“稳”基础 “进”动能 人勤春来早,实干谋发展。在铜山区,各企业开足马力抓生产,抢进度,赶订单,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引。铜山区作为去年我市经济总量各板块居首、招引项目数量最多的地区,新认定签约项目93个,其中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4个,百亿级项目1个。成功招引建设了中润光伏、先导半导体、协鑫光伏、象屿宝元、海得储能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打牢了“稳”的基础,积蓄了“进”的动能。 ![]()
新的一年,铜山区将深刻贯彻落实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锚定年度目标,大力实施“招大引强”突破年行动,快速融入全市“343”创新产业集群,明确聚力做大做强做优“三主一特两新”等传统优势产业招商方向,紧抓后疫情时代产业链布局新机遇,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规律,瞄准优势产业的头部企业,精准招引建链、补链、稳链、扩链、强链项目,力争在“1号工程”等重大项目招引上实现新突破。 ![]()
“归零”再出发 实干开新局 新的一年,我市各地以“归零”心态再出发,将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项作为今年的主攻发力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扬帆起航再出发、开创发展新局面。围绕加快提升中心城市经济首位度,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跻身万亿级城市进程中作贡献。要锚定202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的奋斗目标,推动各板块围绕经济发展各环节全力比贡献、提份额。 ![]()
聚焦提升首位度,奋力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用足用好省“一市一策”,加快打造“三中心一枢纽一高地”,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全力打造区域营商环境高地。聚焦产业强市,奋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树立大抓产业、重抓制造业鲜明导向,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扩量提速”、“343”创新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打造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示范标杆。 ![]()
总量决定城市地位,质量决定发展后劲。把徐州打造成为名副其实、令人信服的中心城市,归根到底要用实力来说话。今年,我市将锚定建设区域经济中心的目标,全市各地、各部门在招商中比作为,推动招商引资“1号工程”实现更大突破,加速推动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在项目建设中拼速度,打造项目建设全程无堵点的“徐州速度”。围绕“淮海经济区商贸中心、长三角北翼的现代化国际商都”目标定位,市商务局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大力实施“招大引强”突破年行动,坚定不移围绕343产业集聚招商,力争全年落地10亿元以上项目过百,当年实际投资过千亿元,使“投资”成为徐州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