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枕书消夏 身心安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ouv4r36fv9 发表于 2023-10-23 19:3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ouv4r36fv9
2023-10-23 19:30:55 8987 0 看楼主
枕书消夏 身心安然
徐善义









        大暑已过,暑热正酣,咄咄逼人。骄阳似火,炙烤着万物苍生,几近焦灼烟生。虽无蝉鸣四起,但也叫人心生烦躁之感,坐立不安。
        有道是:心静自然凉。但总觉得这是人的一种潜意识认知行为,一种消暑的心理表现。其实,消夏方式很多。但令人身心沉醉,陶冶情操的,莫过于枕书伴夏,品读诗文了。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方式,不是为了显示文雅和所谓的气质,而是人精神生活的至真至纯的一种方式。而在夏日品书,更需静下心来,沉寂自己,放下所有灵魂烦扰,安然入神,心无杂念生,浮尘尽散。倘若如此,自会如浴春风,神清气爽。古人有诗为赞,抒发其自我消暑的方式。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有云: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因而,后有“浮瓜沉李”之说。诚然,我们品读这样的诗句,虽是寥寥几语,但是否有即景生情,即心生凉之感触?
        其实,在这炎炎夏日,心静尤为重要,使然谈何容易?但修身养性者,古人可为榜样。他们以诗省心,感悟生活,使得平凡的日子诗情满满,期许浪漫。居一陋室,洒扫整洁,静坐煮茶。或者抚琴轻弹,竹林树荫为篷,静坐独享安然。心静如水,且有凉风拂过,自是一番境界。难得唐诗人白居易有《消暑》诗赞:“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有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试想,古时难得绿树清风,执手一折扇,俯身一竹椅,凉意绵绵,何其乐矣。但古人心境,行为,乃至感悟却是让时下的我们敬佩啧啧。那“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的避暑心境,即为“心静自然凉”吧!
        而今,生活节奏加快,“心静自然凉”的心绪也是难以适为当下,历史感念,风尘已散,吹散生活本真,红尘巷陌,时光荏苒,风过云展,沉淀了浮华,一切顺其自然。捧书一本,墨香飘然,置身优雅的文字中,荡去心灵羁绊,掠去心浮气躁的藩篱,仿佛心驻荷莲,情趣入怀。再赏南朝诗人徐勉的《晚夏》,“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伴着荷香,即感夏风习习,惬意爽心,难得古人度夏的心境,令现代人汗颜而忘尘莫及啊!
        夏日酷热,枕书伴夏,品书消暑,难得清静,心无旁骛,安然身心于美文佳句中,也不失为一种享受。读书赋予人灵魂的抚慰,犹如一股清泉滋润心田,即便夏日灼灼,但也是静慰人心,清爽如春,惬意安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ouv4r36fv9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8987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