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浸染水墨素写花鸟 ——邳州籍“画坛双丁”之丁洪运 | 作者 赵京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撼祥铰 发表于 2024-3-21 16:2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撼祥铰
2024-3-21 16:25:16 1842 0 看楼主


梳理我国历代文化繁荣的背后不难发现,在时代背景和地缘关系之外,家庭宗亲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比如,文学史上的“三苏”、“三曹”,书法史中的“二王”,绘画史中的“四任”,无一不是以血脉相承的家族力量呈现出时代文化的缩影,继承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江苏邳州是全国首批“书法之乡”,这片热土有着浓郁的水墨情怀。谈及邳州的绘画,不可能绕过丁氏兄弟。丁洪波、丁洪运两人是亲兄弟,老大丁洪波主攻西洋油画,以画为业行走于京、沪等地,其油画作品被中美协原主席刘大为赞许“油画圈新跃出的一批“黑马”;老二丁洪运跟随李小可老师系统学习多年,现为苏北美院客座教授,邳州美院副校长,浸染水墨数十年,以花鸟为主,远承徐渭、八大精髓,近参任伯年、吴昌硕、白石老人笔法墨色,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享誉苏鲁,与其兄长并称邳州籍“画坛双丁”。
“书画艺术之路犹如参禅悟道,不经过十年面壁,是很难步入佳境的。”临池笔耕数十年才找到“小有所成”感觉的丁洪运坦陈自己从艺心得。书画艺术既不同于说唱表演,也远别于其它传统技能。与这些经过一两年功夫就可以“开门立户”的技能相比,书画则是慢火熬制的粥,要能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清贫,下得去功夫,方能扣开艺术之门,窥其一斑。
中国的绘画艺术由来已久。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空前发展艺术创作也呈现出有所专攻的百花齐放的繁荣胜景,裂变细化为人物、山水、花鸟等门类艺术。丁洪运立足自我喜好,专事于花鸟,后又致力于山水画的研究实践。
在色彩斑斓的美术世界里,他更热衷于用水墨演绎花鸟虫鱼,墨和水的结合,产生了奇特的墨色效果,是他笔下的虾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有着鲜活的动感及无华的艺术效果。影响丁洪运心中“花鸟”世界的当然是任伯年、吴昌硕这些前辈艺术巨擘的绘画理念,临摹参悟他们的作品,是他日常必须坚持的课业,高山仰止,历久弥新,孜孜以求的神往高地。
任、吴同为“海派四杰”,对中国绘画、印石影响深远。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在“四任”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技法全面,山水、花鸟、人物等无一不能。重视写生,又融汇诸家法,并吸取水彩色调之长,勾皴点染,格调清新。
丁洪运充分吸取任伯年笔墨之多变,构图之新颖,落款之巧设;借鉴吴昌硕“以篆如画”的金石气象,每天坚持临帖习字,日益其下笔功力。有熟悉书画圈人士感叹,“方今之现状,为画者不善书,为书者不善文,书家代笔画者落款,比比皆是”。丁洪运书画兼修,笔墨有功,书画有韵,是当下浮躁社会艺术之路走的较为扎实而宁静的行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撼祥铰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184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