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的上午第三节课,六(3)班的英语课,我拿着试题高高兴兴地去上课,走到六(2)班教室的时候,就听到班里人声鼎沸,就像赶早集的大市场似的一样热闹,气头一下子涌上心头,义愤填膺,心想:“这节课非‘治一治’这些‘调皮鬼’不可!”
我一声不吭地走进教室,同学们似乎察觉出我与平时的不同,教室里顿时安静了许多,只有个别胆子大的还在那里翻找着什么,其余的都正襟危坐。我郑重其事地说:“这节课我们进行语法的练习,现在我是学生,你们是老师,这些题就由你们来讲,要像我平时讲题时一样清楚地讲出自己的思考过程。”“There ______ (be) any juice on the table just now.”此题一出,有的脸上露出了害怕的神情,身子也往下缩了缩,生怕我叫到他;有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在寻找‘救兵’;只有朱梓睿把手举得高高的,跃跃欲试,其余的同学都投来了羡慕的眼神。我点名让他回答,他有条不紊地说出了思路,话音刚落,全班即刻想起了热烈的掌声。“呵!挺厉害的,机灵鬼!”再来一难的,教室里立刻掉根针都能听见似的,我暗自高兴,心想:“这题肯定全军覆没,就等我大显伸手吧!”“一个举手的,两个......三个......十个.......”“举手也可能是猜的答案,就让一位举手中成绩最弱的回答吧。”我想。谁知他的回答让我的心灵一颤,再次投去了怀疑的眼光 ---- 你怎么会做的?我的想法是不是多余的?
课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过去我讲题的时候,生怕孩子不会,一题一题逐步讲解,越俎代庖,许多孩子能做的事情,许多锻炼孩子的能力机会都被我占据了,总以为难题目孩子不会,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