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头好疼!”
11岁的娜娜捂着脑袋,哭着对妈妈喊道。
10月29日上午,娜娜起床没多久,脑瓜就出现了一阵阵钻心的疼。就像孙悟空被念了紧箍咒,她坐着疼,站着疼,躺着也疼。
随着时间推移,头痛还愈发强烈。情急之下,家人赶紧带她来到阳新县人民医院。
检查头部ct显示脑内巨大血肿并有脑血管畸形,娜娜双侧瞳孔散大,生命垂危,必须立即紧急手术才有可能挽回生命。该院神经外科主任柯于勇主任和曹达彬医生会诊后,果断决定行开颅手术。术中医生将绝大部分血肿清除,严格止血。但娜娜的脑血管畸形位于脑深部,切除困难,稍有不慎,可能术中大出血。柯于勇主任只好联系武汉协和医院车谷院区神经外科杨海峰教授,经过会诊讨论后,决定将患儿转来协和医院车谷院区,行脑血管畸形切除手术。
接到转运电话,杨海峰教授团队连夜组织病情讨论,并制定手术方案。转运入院后,仅仅20分钟,娜娜就被送上了手术台。
![]()
术中,杨教授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娜娜脑内畸形血管蜿蜒扭曲,犹如蚯蚓蜷缩在一起,埋藏在脑组织深部。由于娜娜畸形血管壁菲薄,难以止血,并且血管腔内血流量大。而她的体内血液总量少,稍有不慎,可能造成失血性休克。手术的难点在于如何将畸形血管完整切除的同时尽量减少出血,最大程度保护正常脑组织。
杨海峰教授在显微镜下抽丝剥茧,逐步解剖,沿畸形血管边缘逐步切断与正常脑组织的联络血管,并最大程度保护正常脑组织。经过三个小时的显微操作,手术顺利结束。术中娜娜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
术后第三天,她就能自主活动,意识逐渐清楚,能够听从指令配合。目前,娜娜已进入康复治疗阶段,后续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乃至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指日可待。
杨海峰教授介绍,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脑血管疾病,好发于10~40岁青壮年。它发生在胚胎发育期4~8周,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由于没有明显的外在表现,它很难被发现。随着孩子成长,它就像是一颗埋在脑中的“不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发”。脑动静脉畸形团是一团发育异常的病理血管。畸形团中,动脉和静脉之间不经过毛细血管网直接连通。如此一来,血液直接从压力较高的动脉系统流入压力较低的静脉系统。而畸形血管壁本来就薄弱,时间一长,就很容易破裂出血。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可能导致终身残疾,甚至死亡。
杨教授提到,在我们的印象中,脑出血(脑出血性卒中、脑溢血)多发群体为中老年人,很少知道儿童也会有脑出血的情况。儿童脑出血,主要因脑动静脉(脑血管)畸形所致,占儿童出血性脑卒中75%,发病时间在学龄期儿童,10岁左右为高峰年龄。脑血管病是一种良性疾病,在病变脑血管未破裂出血前,及时发现并通过介入或外科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治愈或极大降低出血风险。关键是,早诊断早治疗。(通讯员 张菡 金煦 编辑? 吉?世兰 编审? 朱兵? 杨?新?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