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信息网

标题: 还在担心星巴克咖啡致癌?其实这些东西更可怕 [打印本页]

作者: 历史人物费    时间: 2019-9-18 09:33
标题: 还在担心星巴克咖啡致癌?其实这些东西更可怕
3月30日,英国路透社报道:

美国洛杉矶法院裁决,星巴克和其他几家咖啡公司,在加州销售的咖啡必须贴上癌症警告标签。理由是:市面上出售的烘焙咖啡中,被发现含有的高浓度「丙烯酰胺」(一种有毒的致癌化学物质)。



而在3月31日,一个名叫“澳洲 Mirror”的公众号更是迅速发布了一条关于“星巴克咖啡致癌”的消息,文章中对法官裁定进行夸大,对丙烯酰胺害处大肆进行演绎,并且把国人最熟知的“星巴克”当作一个符号单独拿出来。该公共号还用饱含情绪的文字,传播了以下几条惊悚的消息:

「你喝的星巴克咖啡有强致癌物,非常可怕!」

「美国加州政府要求标注咖啡致癌,判了星巴克‘死刑’!」

「星巴克隐瞒了 8 年的黑幕,终于被揭露了!它要完蛋啦!」



这篇文章在朋友圈转发次数高达1000万,文章中罗列的食品安全信息,实为危言耸听,恶意传播已造成部分公众恐慌,目前该账号也已遭到处理。



关于致癌的说法总是层出不穷,咖啡似乎始终在风口浪尖,很难想象在星巴克杯子上加上一个“致癌标签”会是什么样的既视感……

咖啡真的致癌吗?或者说它致癌的风险大不大?这里就得提到丙烯酰胺这个引发骚动的「被告」了。

那么,什么是「丙烯酰胺」?

丙烯酰胺是一种白色晶体化学物质,淀粉类食品在高温(>120℃)烹调下容易产生丙烯酰胺,同一种含淀粉食物,热烹调后颜色越深重,香味越浓郁,丙烯酰胺的产量就会越高。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认为丙烯酰胺对动物致癌的证据比较明确,但对人致癌的证据不足,因此只能算是潜在致癌物。(最早是2A类,后来降级为2B类,再降级为3类,目前又升级为2A类,也就是从来都是对人类致癌证据不足)。

此外,这种所谓的致癌物质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非常常见,油条、麻花、饼干、薯片、烤肉、烤鸡翅等烧烤类食物……咖啡并不是主要来源。



要喝多少咖啡才会致癌?

根据2010年发表在《食品与化学毒物学期刊》(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上的一项研究提供的数据,丙烯酰胺的致癌剂量为每公斤体重2.6μg-16μg每天。

我们用保守数字来估算一下。

一个50公斤体重的成年人,每天摄入2.6μg*50=130μg,也就是10kg咖啡,才会喝到致癌剂量(煮咖啡丙烯酰胺平均剂量 13μg/kg,数据来源:中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一杯超大杯星巴克美式咖啡约600毫升,其中包括120毫升的浓缩咖啡,咖啡密度略大于水,按照每公斤咖啡约含5微克至10微克丙烯酰胺计算,一杯超大杯星巴克美式咖啡的丙烯酰胺含量也只有几微克。

10kg咖啡,差不多相当于28杯星巴克中杯咖啡的量!一天喝8杯水都做不到的人,就别操这个心了。



目前科学界认为食物中的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很小。再说,任何物质都是可能损害人体的,我们在意的应该是这些所谓的有毒物质的剂量是否足以伤害到我们。

如何尽可能避开丙烯酰胺?

与其「戒咖啡」倒不如「戒薯片」,油炸食品中的丙烯酰胺也不少!

1、多蒸煮炖、少煎炸烤

日常烹调食物时,尽量多蒸煮炖、少煎炸烤,不要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太长,这样有助于减少丙烯酰胺生成。如果要进行煎、炸、烤烹调,尽量把块切大,把片切厚,这样有利于减少丙烯酰胺。

2、均衡饮食

平时饮食建议大家注意饮食均衡,减少油炸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这样也能减少丙烯酰胺可能的健康影响。

3、少吃油炸食品

少吃油条、麻花等油炸食品,少吃烤制、煎炸、膨化的薯类制品。

少吃,而不是完全抵制,大家要去拿捏这个「量」。

4、煮咖啡代替速溶咖啡

从上面的丙烯酰胺含量表可以看出,煮咖啡中的丙烯酰胺含量要远远低于速溶咖啡,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时候,选择煮咖啡更好。

深度烘焙的咖啡豆,比中度焙炒咖啡豆丙烯酰胺平均生成量要低;而且随着储存时间延长,丙烯酰胺含量也会减少。



总的来说,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是适量喝咖啡利大于弊。

至于有关「致癌」的说法,只能说:

不考虑「剂量」的「致癌」都是耍流氓!




欢迎光临 邳州信息网 (https://www.pzxx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