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2018年,对于中国车市中的大多数品牌来说,似乎都陷入了销量下滑的泥淖傍边,乘联会狭义乘用车7月批售同比下滑-5.3%,环比-14.3%,零售同比下滑-5.5%,环比下滑-7.1%,在6月数据向下后,7月继续进一步进入低谷。而在车型结构方面,SUV车型依然不才滑,比拟于轿车产品0.7%的轻微下滑,SUV产品7.6%的下滑幅度显然看上去更加惹眼。
中国车市的整体低迷已经影响到了很多厂商和品牌的产品计划,与此同时,7月末,财政部发文表示,1.6L及以下排量车型车船税减半,业界遍及认为这样的一次税费减免事实上也是一种救市行为,但是从目前的舆论的市场反应来看,这样的一次小额税费减免似乎对于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促进作用,毕竟车船税按年收费,事实上也没有多少,很难起到撬动供需的作用。于是有些评论认为,应该再次启动1.6L以下排量车型购置税减免政策,再来一次政策救市,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再来一次购置税减免,中国车市能走出市场低迷的泥淖吗?
众所周知,起于2014年10月至于2017年的购置税减免政策,从名义上看,似乎是为了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的深入和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但是从效果上来看,却是为了刺激当时处于极度低迷的中国汽车市场,当然在这期间,结果还是相对比力圆满的,中国车市重回增长,新能源汽车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但是也遗留下很多问题,这一块我们接下来再说。作为预判结果,即使如今重新启动小排量购置税减半政策,对于当下的中国汽车市场来说,效果也将是微乎其微的,具体为什么,请容我们讲开去!
首先必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随着为期三年多的购置税减免,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参与者,也就是厂商们来说,被动的完成了一次小排量发动机普及和发动机技术进化。大多数品牌的紧凑型以下轿车产品和紧凑级SUV以下产品都完成了低于1.6L的发动机布局,更有甚者,连宝马3系这样的中级轿车产品也上马了1.5T车型,大众、通用等厂商布局了大量的1.6T以下涡轮增压发动机,就连一直以来倔强于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本田、丰田也引入了1.5T、1.2T发动机,当然更别提历来以投机见长的中国品牌们。
其实我们也都知道,在中国市场,占据很大比例的车辆类别便是紧凑型轿车/suv级以下产品,如今大多数产品已经完成了小排量涡轮增压或者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布局,所以很难再如当年一样,通过费率将市场分成两个阵营。可能有些伴侣会说,如果再次启动购置税减免政策,那些大排量的中级车中级SUV以上级别的车型不就能受到影响,将一部分客户拉回小排量阵容吗?这一点是绝对不成能的,大家可以看看销量数据,在那三年多的时间,迈腾、帕萨特、汉兰达是什么销量,如今销量变化有多大?到了这种价位和级别,潜在消费者几乎不会考虑那几千块钱税费带来的动力减弱,税费的调节作用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还有一个弊端在于,在购置税减免其间,中国市场诞生了很大一批品质低劣的汽车产品,尤其是SUV产品,这些产品甚至在一度成为某些品牌的销量担当,这些品质低劣的汽车产品投入市场,如今正在不竭发挥对于品牌的负面作用。所以当年收益颇多的很多中国品牌,更像是在浑水摸鱼,如今大潮退去,如果再次启动购置税减免政策,可能就不会有那么不明就里的消费者『上当了』,这也是是非常重要的点。
当然,当下的中国车市低迷到底是周期性下滑,还是建立在存量足够多的情况下,产生的市场饱和,还没有一个定论,但是在小编看来,后者的可能性比力大,足够多的汽车保有量和各地不竭出台的限牌办法,都在必然程度上挤压汽车产品的增量空间,而各个厂商还在不竭的进行新车入市,那么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市场供应过剩,需求减弱,供过于求必然带来的就是市场低迷,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很多厂商还是要做好等待那批车主换车的周期性需求,通过增加单车利润率来度过困难期。
而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负面效应就更加明显了,当年的购置税减免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一飞冲天,然后随着骗补风波,又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如今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依然在鸡肋的产品力和政策之间徘徊,在电池技术获得突破性的发展之前,新能源汽车的低迷将是持续性的。
所以从中国车市的当前情况来看,即使再次启动购置税减免政策,对于中国车市的增长帮手还是微乎其微的,或许中国很多的汽车厂商都该从蒙眼狂奔中走出来,理性的看待市场低迷和产品策略,在危急中寻找转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