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画细节有深意——《怪画里的玄机》的得与失 | 作者 徐景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湟喀 发表于 2024-12-24 12:17: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湟喀
2024-12-24 12:17:47 989 0 看楼主


夜读之时,思绪常随文字游走,今年《读者》23期的《怪画里的玄机》一文,恰似一把钥匙,开启了一扇洞察细节奥秘的大门。文中聚焦台北故宫藏华喦的《蜂虎图》,开篇那极为罕见的怪虎形象夺目而入,瞬间攥紧读者好奇心,而收尾处谜底揭晓——专家发现画作上一黑点,放大竟是蜂子,怪虎的萎靡源于蜂群蜇咬,令人惊叹。
这短文初读似淡,仿若一碗加了鸡精的白开水,少了浓烈馥郁,却余味悠长,禁得起咂摸。若我仍站在高考补习班的讲台,定要拿它做阅读题的璞玉。从文中启发而言,它告诫我们生活恰似这幅古画,表象之下藏着诸多待解细节,粗心扫视只会错过,用心端详方能洞察。
论及细节的重要性,那便是成败的关键。一黑点扭转对整幅画的理解,在生活各个角落,细节亦有此等扭转乾坤之力。科研领域,细微的数据偏差能改写结论;商业谈判,对手不经意的表情、语气,暗藏其底线与心思。古往今来,大事必作于细。
群蜂是否是老虎怪异模样的唯一成因?画家创作意图又是什么?这恰似迷雾,引人遐想。或许画家目睹弱肉强食,以蜂蜇虎隐喻以小搏大;又或偶然捕捉这奇特场景,只为记录自然荒诞一瞬。而短文在画作背景交代上确有疏失,未点明朝代,宛如拼图缺角,时代背景是理解作品的基石,没了它,主题理解便易偏差,画作风格、画家心境都难以精准锚定。
读罢此文,方知于细微处多凝视,才能不被生活的“怪象”迷惑,在细节暗流中,寻得真相与智慧的珍宝,不辜负这世间每一处精心铺陈的伏笔。
出于职业习惯,我想如若我还在教高中语文,就会拿这篇短文作阅读题:
一,从这篇短文中,你会受到哪些启发?
二,谈谈细节的重要性。
三,群蜂真是老虎落成这种怪样的唯一原因吗?
四,画家为何要画这幅画?
五,短文在画作背景交代上,有没有不明确的地方?
最后一个问题的答案之一是,文中没有介绍画家是哪个朝代的,只说含糊其辞说这是一幅年代久远的古画,但离开怎定时代背景,是很难理解作品主题。当然,本文作者有可能没去台北故宫博物馆参观过,只是肯据二手资料借题发挥,讲了一个古画细节发现的过程,因而缺少独创原创性,也没有深刻的发人深省的主题,不能不说,这也是该文的弱点之一。
相关知识敬链接:
华嵒(1682—1756),字德嵩,更字秋岳,号白沙道人、新罗山人等,福建上杭人,一位诗、书、画兼善且富于创造性的清代杰出绘画大家,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 [2]
华喦,生于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经历“康乾盛世”,却一生贫苦,故老年自喻“飘篷者”。华喦一生大部分时间往来于扬州与杭州之间, 卖画为生,并在杭州西湖附近筑简陋住宅, 名曰“解弢馆”。华喦工画,善书,能诗,时称“三绝”,是清代“康乾盛世”享有很高声誉的绘画大家,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华喦迄今主要以画名世,尤其是他开创的兼工带写的花鸟小写意技法,与八大山人朱耷的水墨大写意技法和恽寿平的没骨写生技法,并称为清代花鸟画的三大创造性贡献,对晚清及近现代绘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启发作用。他在书法方面的造诣也极高,其书近师恽南田、陈洪绶,远取晋唐,既有钟繇书法的厚朴,也有二王书法之灵和,深得魏晋之味。其俊逸脱俗、文质相兼的书法风格在“扬州八怪”中独树一帜。传略收入《辞海》《辞源》等辞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湟喀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989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