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忆半个世纪前的支农岁月 | 作者 徐增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撼祥铰 发表于 2024-12-1 19:2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撼祥铰
2024-12-1 19:28:50 1442 0 看楼主


支农,就是支援农业生产,因为我们国家五六十年代还是个农业国,那时提出“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那个年代,党和国家大力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大力支援农业。这个时期,我们正是青年,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青春焕发,蓬勃向上,是最听毛主席话的有为青年。从学校学习到参加工作,几十年的时间里没忘支农。
在新沂师范学习的三年里,我们先后到过高流公社夏塘大队为农民割麦、收山芋,到过沟埃大队帮农民收麦,到过唐店公社二湖大队帮农民收山芋。一九六零年冬季的一天,我们冒着寒冷为县农场挖树坑,栽苹果树,到下午天气竟下起了鹅毛大雪,北风呼呼、大雪飘飘, 我们坚持干,受到了场领导的赞扬,天快黑了才完成近百亩地的植树任务。
六一年参加工作后,工作中仍不忘支农,先后为新安公社的新东大队的农民割麦,为新北大队农民拔秧、栽稻,为新北农科站割麦, 为新北大队挖树坑、栽树??
七二年调回炮车工作后,沙沟小学地处农村,人口少、土地多, 支农任务更繁重,但我们教学和支农两不误。每年夏秋两季都要组织
学生,带领学生到生产队劳动,帮助他们收麦、拔草、拔秧、栽稻、拾麦穗、刨山芋??
带领学生支农,不光是干点活、出力气问题。事前必须做好思想工作,讲明支农的意义,把支农当作一堂政治课来上,干活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掌握要领,特别要把安全放在首位,使学生在支农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也能学到一些农活的基本知识,掌握一项劳动本领, 真正做到“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和“又红又专”。
例如拔稻秧,不能满把抓,满把抓虽然拔得快,但洗秧费工夫, 秧苗上都是泥疙瘩,必须洗干净,看起来大把抓的快,实际上不如小把拔秧,小把拔下的秧苗在水中晃几下就行了,洗得快而且干净,受到担秧人的好评和欢迎。再如起山芋,先要把山芋秧抱到地头,然后再刨或用掀挖,一般用钊勾刨的多,刨山芋有窍门,必须先从一边刨, 山芋露出来了,再使劲把山芋刨出来,不能使傻劲儿,对准山芋卯刨, 容易把山芋刨坏。从一边刨,山芋都是整个整个的无损坏的,刨出来的山芋一堆堆好,以便来人运回队里。
支农要知心。要教育学生,先要教育自己,知道农民甘苦,种庄家不易。在五六十年代,农业机器化程度不高,全靠人力收种,所以人们称农民是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说文雅一点是“修地球的”,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大部分时间与黄土打交道。春秋天还好些,特别是夏季,两脚踏在稻田里,拔草、蹚稻、施肥、打药、放水、烤田??
直到收割、运稻,忙得一环扣一环,才换来白花花的稻米。在旱田里劳动也不易,松土、除草、打药、收割,汗流浃背才换来金灿灿的玉米和黄豆。真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所以在支农过程中,我们把政治思想教育放在第一位,要学生知道“民以食为天”的道理。知道农业生产的重要,知道农民的甘苦, 并热爱农业,热爱农民,爱惜农民生产出来的劳动果实,在学校好好学习文化知识,长大了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而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撼祥铰 当前离线
中级会员

查看:1442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