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上最疼爱你的人是谁?读此文泪满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美不胜收 发表于 2020-8-16 17:5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美不胜收
2020-8-16 17:51:19 3440 0 看楼主
我的父亲母亲

文/曹珍珍




  父亲母亲,夜里又梦见你们了,醒来不禁泪如雨下,二十年的时光,生疏了“爷(那时称呼父亲为爷)娘”这两个字眼,荒芜了回家的路。
  自从父亲母亲离开了人世,这个世界上最疼爱我的两个人走了,能听我诉说委屈的两个人走了。从此,这颗玻璃心只有坚如钢铁,再也不能多愁善感。必须学会忘掉一切不开心的事,谁还能来给我安慰?我再也听不到父亲亲切地喊我乳名,和母亲那充满爱意的责备:“憨丫头”!无情的岁月,带走了爷娘,也斩断了爷娘连着我的那根脐带。你们的“憨丫头”也已经人到中年,社会这个大熔炉已经把她打造成铁石心肠,她不得不坚强,她也要为孩子撑起一把遮风挡雨的伞!
  爷娘,每次从你们的坟前经过,我的心就像被什么重重击了一下,滞息地喘不过气来。每次都想扑过去大哭一场。一抔黄土隔断了母女父女亲情,却隔不断我对爷娘永恒的想念。爷娘的养育深恩未及报答,是我心中永远的痛。这些年,我一直不敢回忆往事,我怕假装出来的坚强是那么的不堪一击!
  感恩爷娘把我带到这个人世间,虽然没有给我们兄弟姐妹留下什么财富,却教会了我们做人的根本,正直与善良。这是我们一生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胜过金山银山。



  父亲为人正直,是闻名乡里的,凡是那个时代过来的老人提起父亲都会说竖起大姆指说:“好人哪”!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后来我在母亲和哥哥们的谈话里慢慢了解了一些事情原因。那真是要感谢我们那几位堂叔。据说刚建立人民公社那段时间,文化人奇缺,父亲解放前读过私塾,是村里仅有的几个文化人中的一员,村里就安排父亲在生产队当会计。有一位堂叔与父亲不合,据说这个堂叔,与东院大老爷家二堂叔争当书记,那位堂叔,就告二堂叔人品有问题,乡里来调查,又查无实据,就把我父亲找来,原因是父亲的正直,一直是名声在外的,相信父亲的为人,向父亲寻问二堂叔的事情,父亲就照实说了,因为大老爷一家人原本就厚道,那个堂叔一家人向来心术不正。这样二堂叔当上了村支书,那个堂叔就没当上,因此怀恨在心,总想找机会报复父亲,苦于没有机会,因此把心眼用在了父亲当会计这件事上,认为中间会没有猫腻?(那个时候队长会计真的都往家里偷粮食,可父亲从来都不曾往家里拿过一粒粮食)有一年冬天,他伙同他的几个弟弟,每人手里拿一根棍子,吵嚷着,要父亲到社场屋里去查帐,如果查出来问题,当场就准备把父亲打得半死。隔壁大老爷见状,站出来说:“我看你们哪个敢!”就让他家几位叔叔保护着父亲到社场屋去查账。一来二去查了一天,一分钱也没查出来。只好悻悻地回家了。从此父亲的正直名声就闻名乡里了。



  自那次事件以后,父亲就再也不愿当会计,把帐本送到了村部,尽管村里找了多次,父亲坚决不干。可每次村里丈量土地,搞預算,还得请父亲去帮忙,因为,父亲是村里唯一会丈量土地搞預算的人。
  从我刚刚记事起,父亲就已年过半百,沉默寡言。但是,每当他和同村的老人谈古论今时,滔滔不绝两眼放光,我简直崇拜的不得了,父亲怎么知道那么多故事,等我长大了,我才知道,父亲讲的那些,无非都是些历史,什么夏商周,春秋战国,南北朝,唐宋元明清,什么三国,水浒,聊斋等。
  那时,农村的文化生活很匮乏。只有到了冬天,才能看上几场电影,都是些样板戏,战斗片之类的,那时文化大革命刚过,还不许演古妆戏,不许唱古书,演神话剧,那都是牛鬼蛇神。每当母亲带着我和邻居家姐姐们去看电影,父亲和那些老人们,就会哼哼几声说:“洋心的”。闲着时,母亲就会让我央求父亲讲故事,父亲就故意卖关子不讲,母亲就让我拿着烟,去讨好父亲,我就把烟送到父亲手上,然后给他点上,父亲就一边抽着烟,一边娓娓道来,我津津有味听着,把它记下来,然后到小伙伴那里去卖弄一翻,小伙伴们立刻把我围在当中,聚精会神地听起来,我也成了她们心目中地的“故事大王”,每当我们一起玩耍,他们争先恐后地叫着我的名字“兰子,快讲故事听。”那是我们最欢乐的时刻。



  母亲也是从旧时那段非常岁月走过来的老人家,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品性良善,深深的影响着我,那时尽管家里很穷,吃的都是玉米,山芋,等杂粮,仅能填饱肚子而已,可是善良的母亲,还时不时的把我们仅有的食物,分一些给邻居家的堂叔们。尽管他们对我家不好,母亲也不计前嫌。每当有讨饭的到我们家,母亲总是热情地给他们东西。母亲对我们说:“我们也有困难求到人家门上的时候,人家来到了门前,一定要给的,要饭是要不穷人的,都是自家不好好过日子,过穷了”,到现在,我还保持了这种习惯,尽管现在人不是因为穷而讨饭,我也要给他们点。母亲对于人家的好,总是念念不忘。听母亲说,六三年前后,连续几年上黄水,庄稼都淹死了全村人都逃荒走了,我们家也三天没什么吃,哥哥姐姐们也都饿的不能动,据说那时有的人都饿死了,在我们村东头住的那位远房叔叔,听说了这事,赶紧给我们家送来了一口袋葫萝卜,帮我们家度过了那次难关。多年之后,我长大了,母亲还时不时的讲给我们听,让我们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人家的滴水之恩。
  回忆这些事是多么的温暖,醒来却是南柯一梦。心里是多么的痛!可我还是会想起,小时候父亲牵着我的手,到村里玩,每当有人叫着父亲的名字问:“这是你老疙瘩闺女”?父亲总会笑着点点头:“嗯嗯”村里的老人们和父亲开玩笑:“行啊!又添了个大酒坛子,老了有人打酒给你喝喽”。父亲就会高兴的笑了。



  六七岁的时候,母亲带我去赶集,母亲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走着走着,母亲突然在卖簸箕的摊前蹲了下来,我没看到,不知道母亲去了哪里,当时吓坏了,赶紧往回跑。母亲站起来看到我丢了,一路问人,着急地从后面赶来,追上了我,我吓得大哭,母亲也哭了。
  童年的某一天,母亲坐在院子里,我坐在母亲的膝前,母亲给我梳着辫子。阳光透过院中高大的梧桐树,斑斑驳驳洒满一地,院中有鸡鸭在鸣叫,父亲就在门口干活,这画面是那样的温馨,时时在我脑海浮现,我多么希望时光能倒流,让这画面定格在那里,成为永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美不胜收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3440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