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知道“胖人多痰湿”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低调点 发表于 2020-11-6 10:1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低调点
2020-11-6 10:12:15 3043 0 看楼主
中医上有这样一句话:“瘦人多火,肥人多痰湿。”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体质是“痰湿质”

这种体质类型与其他几种体质类型相比,受到饮食营养方面的影响较为明显。

这就意味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合理的计划饮食;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痰湿质”的某些不良表现。

当然已经出现了由于体质特点引发的病症时,还是需要通过药物来进行治疗和调理。




中医认为,过食肥甘可助湿生痰,其发生原理在乎脾。

脾主运化,运化的含义就是将饮食水谷转化为精微营养以及津液。

并将之吸收、传输到全身。

当脾的正常生理功能出现问题,则本应被人体吸收的水谷精微以及津液聚集在脾胃生湿、生痰。

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痰湿体质”。先天脾气不足、运化无力;

后天营养过剩、肥甘厚味,这便是“痰湿”最主要的形成原因。




“痰湿质”的具有哪些特点呢?

1、总体特征:

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为主要特征。

2、形体特征:




形体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3、常见表现:




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4、心理特点:

性格偏温和,稳重,或由于后天原因产生自卑、怯懦;

5、发病倾向:

单纯性肥胖、消渴(糖尿病)、中风(卒中)、胸痹(冠心病)等疾病。



6、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

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

很多家长盲目追求孩子的高营养饮食,却没有考虑到孩子自身的吸收能力。

当孩子的脾胃长期处于高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状态,脾胃功能就会被破坏。




你知道吗?中国孩子的肥胖比率正在向英美等国家靠拢。

传统中国饮食习惯被人诟病的高油高盐几千年来并没有在中国人的体质上造成明显的影响。

而西方餐饮尤其快餐文化进入中国后,中国的肥胖人群极速增长。

西方餐饮的特点便是高糖、高脂,它和我们中国传统的油炒菜不同,他们的脂肪是藏在调味品之中。

以蛋黄酱举例,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吃蛋黄酱,甚至用来拌饭的也不少。

但是一份蛋黄酱,以不添加额外材料来说,一个蛋黄需要配的植物油是250ml,糖25g。




用中医的认知,这就是标准的肥甘。

痰湿便是肥胖发生的内在因素,家长需要引起重视;

否则由肥胖继发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引起的卒中、冠心病、心衰等将是对孩子健康十分沉重的打击。

肥胖同样会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会在青春期被放大,其影响甚至会伴随终生。

所以,当家长一经发现孩子的体质偏向于“痰湿”,形体肥胖的趋势已经显现。

就需要进行适当的干预了。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饮食结构。

中医处理“痰湿”引起的儿童、成人肥胖;




善用芳香药物燥湿化痰,更兼运脾行气配伍以助脾胃恢复正常功能。

从根源上调理“痰湿”肥胖的生成,坚持服药,从而取的较好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低调点 当前离线
青铜会员

查看:304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