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军旅传奇:特务连长王振才(王以太)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发表于 2019-4-17 08:34: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楼主
往事平不如烟
2019-4-17 08:34:49 5543 0 看楼主


在我老家的邻居中,有一位神秘人物,人门很少谈论他,几十年来,只知他在南方某地工作。大概还是在上世纪的50年代回来过一次,在邻家的大槐树下,朦胧的记得他带来些面食点心分给邻人品尝,人们喜笑着谈天说地,轻松而温馨,我好奇的盯着眼前的陌生人和新鲜事,直到今天还记得很真切。也直到今天我才知道他本来是解放军的一位功勋卓著的特务连连长。

他的名字叫王振才,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是木匠,靠做木工养活一个大家庭,兄弟姊妹七人,除一个妹妹出嫁外,其余兄弟五人全部都传承父亲的木工手艺,各人都有一手养家糊口的绝活。他的六弟进学长我一岁,是我小学时的同学,假期里常在一起玩或到生产队干些力所能及的轻活,邦助家里挣工分。在他家的门口,经常能看到干木工活的场景:持斧砍木头的,单手拉小锯的,双手握刨子的,若是大段粗木头,须先用墨盒弹好开锯的黑线条,再将其竖起固定,两人执锯分站两边,拉开架势,你推我拉、我推你拉的来回不竭拉拽,锯口顺线缓慢的向下移动,细细的锯沫随着锯口撒落一地,一条线锯完,再换另一条线开锯,直到把所有的线条锯完,才能解开一块块适用的木板,这种又累又慢又脏的“拉大锯”,是今天使用电锯的人无法想像的。王振才出生在这样的大家庭,耳渲目染,早心知肚明,也有子承父业的打算,但老父亲见他身体壮实,却另有计划。俗话说“生意不如手艺,”木工家庭里若再能出个会干铁匠活的,其不锦上添花!说干就干,于是老父亲果断的让二儿子振才去学铁匠活。他遵从父命,拜师学艺,勤学苦练,急欲早日学成分担家庭重担。旧社会学艺不容易,师傅不会立即教你真功夫的,必需先给他办事一年再谈手艺,他拜的这位师傅,不仅要给他干杂活,并且态度恶劣,规矩特严,稍有不慎即遭呵叱,甚至非打即骂。血气方刚的王振才哪里受得了这个气?有一天“叮叮当当”的抡着大锤打了一天铁,铁打的汉子也有累的时候,刚想躺下休息,却被师傅发现,侮他偷赖磨滑大骂一顿,王振才再也忍不住了,真想上前理论一番,又想谁会听你一个小学徒的话呢?万般无奈,便爬起来一走了之,但又不敢回家,奔向何方呢?思忖再三,突然眼前一亮,找游击队去!在当年的八集区王庄村周围,我党地下武装十分活跃,他们神出鬼没,发动群众、打击敌人,在广大农村如鱼得水,受到人民的欢迎和拥护。王振才当机立断,趁着黑夜走了出去。他该他有缘,不几天,他竞投到了赫赫有名的宿北大司令赵汇川的麾下,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也改变了他这辈子的人生。

赵汇川将军是安微宿州人,抗日战争时期,曾当过团长、军分区司令员,参加过灵宿、盐埠、睢宁等战斗,为开辟和巩固抗日革命按照地做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曾当过支队长、纵队参谋长,解放后任海军航空兵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是苏皖边区按照地的开辟创建者,深受苏皖边区人民的拥护。王振才参加了他的部队,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他兵戈勇敢、不怕牺牲、机动灵活、积极上进,在战斗中冲锋在前,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先后被提升为班长、排长、连长,充分显露了他的领导才能,为适应战斗必要,司令部组建了特务连,他又光荣的被选调为特务连连长,特务连直属司令部,为司令部的保镳、联略和侦察办事,要求他们不仅要忠诚勇敢,并且要具备灵活、机智、应变、迅速适应各种环境的特质,作为连长的王振才不辱使命,出色的完成了领导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敌后搞侦察,战场取情报,保镳机关、庇护首长,是司令部的眼睛、耳朵、匕首,多次立功受奖,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为适应战场必要,更好的完成任务,特务连一律骑马,全连官兵骑马挎枪威风凛凛,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冲锋陷阵、消灭敌人,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斗考验。可惜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王振才正率全连官兵跃马挥刀冲锋陷阵时,不幸中弹负伤,马失前蹄,栽断了右胳膊,虽战后包扎抢救,保住了生命,但关键的右胳膊却落成了终生残疾。军人就是军人,意志如钢铁,右胳膊不行,就用左胳膊,最后竞能用左手写出一手标致的正体字来,不知者谁也不会相信这是他用左手写出来的,如今他的族侄王毅还悉心珍藏着他用左手写给他的一封家书呢,人们常说”字如其人”,他用左手写出的刚劲有力的字体,饱含了军人的气质、刚强的精神和不屈的坚纫。但部队的战斗是残酷的,对身体的要求也是严格的,鉴于他的右臂残疾,他不得不退出现役,转业到地方工作,继续为人民的革命事业出力流汗。解放后被调任杨州市气配厂任党委书记兼厂长,后又调升到江苏省交通厅工作,安家在南京市大厂镇。他上世纪50年代回家探亲的时候,可能就是他在杨州某厂任党委书记兼厂长的时间,他带来的含有甜味的面点,既有淮杨特色,也考虑到家乡人喜欢面食的特点,是经过精心选择准备的礼品,无怪受到家人和四邻的称赞,并且也让我几十年从未忘记,从童年一直记到今天。

这位家乡的老革命,不仅是我家的老邻居,而在家族中还尊他为二老太呢,我只见过他一面,还是童年时模糊的一面,可惜他已在1968年去世了。逝者已去,精神长存,家乡没有忘记他,苏皖区人民也牢记着这位智勇双全的特务连连长,大槐树下也永远留下他那魁梧的身影和欢乐的笑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往事平不如烟 当前离线
白银会员

查看:5543 | 回复:0

关于我们  |   侵权投诉受理  |   联系我们  |   Archiver  |  
免责声明:邳州信息网所有言论只代表发表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
Copyright © 2009-2025 pzxxw.com 版权所有:邳州金银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4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