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江苏省邳州市市民活动中心三楼,每天都能看到十来名残疾人挥汗如雨地练习乒乓球,他们并非职业运动员,却通过体育找回了自信和希望。在今年的东京残奥会上,15名邳州籍运动员取得19金2银1铜的优异成绩,这所有梦想的发端,来自一个叫“希望之家”的地方。 “希望之家”是一位叫张辅世的老人创办的,1993年从邳州市卫生局退休后,他一心想为那些因患小儿麻痹症无法独立行走的孩子们做些什么。经过两年多四处奔走,1995年,集学习、生活、康复、技能训练为一体的“希望之家”在邳州诞生了。 如今的“希望之家”主任郭贞回忆说,老爷子当年就立下“三步走”的规划,第一步让孩子站起来走路,就是进行治疗,第二步让孩子学文化,第三步让孩子学技能,能真正走上社会。 在东京残奥会上夺得两枚轮椅击剑金牌的冯彦可6岁进入“希望之家”,他的父亲冯英平说:“我们当初的想法很简单,在农村来讲,本来身体有残疾,能上学识点字,学点东西,这是唯一的出路。”
|